东埔医院实现单孔微创治疗小儿疝气
东埔医院实现单孔微创治疗小儿疝气
手术伤口少且小、免拆线,患儿恢复快
阅读提示
小儿腹股沟疝在先天疾病中排在第一位,最常见的是斜疝,它是因为先天性腹膜鞘状突未 闭合所致,男孩、早产儿、低体重儿更容易患此病。小儿腹股沟疝可以是单侧的,也可以是双侧 的。微创手术是目前治疗小儿疝气最安全、可靠的方法。
近日,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李鹏胜主任团队与东埔医院普外科蒋立主任团队合作,在东埔 医院使用腹腔镜完成了多例小儿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两团队合作完成的单孔腹腔镜小儿疝 气手术,实现了单孔微创,手术伤口少且小、免拆线,患儿恢复快。
医师团队为患儿实施单孔腹腔镜手术。
单孔微创伤口小恢复快
患儿术后仅一天就痊愈
一个多月前,东源县船塘镇的 小谢,其父母发现他右侧腹股沟有 一小包块突出,如红枣大小。因为 平时没有明显的疼痛,而且当小谢 平卧休息或用手轻轻推包块时,包 块会自动消失,所以小谢的父母没 有重视。但该包块却一直没有消 失,父母无奈之下只好带小谢到东 埔医院就诊。
“该患儿(小谢)5 岁,通过专 科检查与辅助检查,确诊患儿右 侧腹股沟的包块为‘右侧腹股沟 斜疝’。”蒋立告诉记者,小儿疝气 是因为其腹膜鞘状突未闭合所导 致的,手术比较简单。但是,很多 医院做小儿腹腔镜手术,所谓“微 创”却还不够微创,仍然采用双孔 操作。“因此,我们想了个办法,与 泌尿外科的手术器械结合起来,在 肚脐上打一个操作孔,利用针式钳 和疝针就能顺利完成单孔腹腔镜 小儿疝气手术。”蒋立说,单孔腹腔 镜技术具有微创性、安全性、经济 性、美观性、术后少疼痛等特性。
此外,蒋立表示,以前做该手 术传统的是开刀,切口是1-2 厘 米,甚至比较长的切口需要3-4厘 米。双孔微创的话则需要打两个 孔,一个观察孔与一个操作孔。而 采用单孔微创的话,伤口最大也只 有0.5厘米。据悉,小谢顺利完成 手术后仅一天即痊愈出院。
小儿疝常见于男孩
发现疝气及早治疗
并不是有疝气的患儿一出生 就要手术治疗,两岁以前的患儿可 以暂不手术。因为随着患儿的生 长发育,腹肌逐渐强壮,致使腹壁 加强,疝气有自愈的可能。但超过 两岁的孩子,如果疝气还存在,几 乎不能自愈,应该手术治疗。“因为 疝气会逐渐增大,加重腹壁损害, 疝气压迫精索和睾丸,带来不利影 响,也不利患儿的身心发育。它还 会增加嵌顿、肠绞窄发生的概率, 导致生命危险。”蒋立提醒广大家 长,在帮小孩洗澡时,要注意观察 小孩阴囊突起或阴囊上方是否有 突起,平时要注意小孩活动或哭闹 是否更明显,发现有突起则要尽快 去医院检查,及时就医。
据介绍,小儿腹股沟疝的发病 率约为5% ,在早产儿可高达 11-25%。小儿疝与成人疝病因是 不同的。成人疝常见于腹壁薄弱 的老年人。小儿疝是腹膜鞘状突 未闭合所致,常见于男孩,男女比 例为10-15:1。如果小孩已确诊 为疝气,即使近期无发作,以后也 会发生,所以必须手术治疗,保守 治疗如中药、疝气带等,不仅没有 效果反而有害。
学龄儿童选择寒暑假手术,可 以避免影响学习,东埔医院寒假期 间全天侯开诊,欢迎市民前来咨 询。东埔医院将协同广东省第二 人民医院专家为孩子制定最佳的 诊疗方案。
本报记者 戴昉
上一篇:携手推进我市城市开发建设
下一篇:致敬!风雨守夜人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