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 汽车频道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专题报道 > 阅读新闻

有山有水有乡愁 民风淳朴幸福多

“情理法”三管齐下,美丽村居和谐自来

有山有水有乡愁

民风淳朴幸福多

村容村貌新,村风民风正。市区源南镇双下村是一个典型城中村,离城中心 只有十几分钟车程,900 多户。随着近年来城市开发建设如火如荼,征地纠纷多 有发生,然而,这些纠纷均在“家里”解决了。


调解团队正在调解矛盾。

这一切,与人民调解不无关系。多年来,双下村以人民调解为抓手,化解矛 盾纠纷,切实念好“情理法”这本经,传播好社会公德、家庭伦理、法制文明,4300 多名村民在其中潜移默化地认知和感悟,成为“有情、讲理、守法”的好村民。

有情,用感情温暖创业者

从面红耳赤、剑拔弩张,到握手言 和、满意而归。就在记者采访的前两 天,通过连续多日的了解,一个早上的 调解,一起因香蕉树占地挡路的纠纷 最终成功调解。该村村委书记、村长、 全市第一个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刘建 强是这次调解的主力,他说:“这次调 解主要运用了调解技巧中的情,即是 带着情感去解决问题,替当事人担当, 维护双方权益。”

对本村村民要讲情,对外地人更 要讲情。2013 年1 月25 日,四川籍务 工人员蒲某在源南镇双下村辖区一砖 厂务工卸砖时不慎被砖头砸伤,造成 肋骨骨折,为解决出院后的工伤赔偿 问题,双方来到双下村人民调解委员 会申请调解。然而,经过伤残鉴定,蒲 某的伤情达不到伤残级别,无法按照 《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进行赔偿。

虽然老板和工人都是外来人,但 为了建立双下村和谐的用工关系,保 障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调解员并没 有放弃。刘建强说:“当时双方沟通时 语言不通,且受伤的蒲某及其家属不 相信调解员。”调委会费尽周折,通过 蒲某在河源的亲戚协助,向蒲某宣传 《工伤保险条例》,反复向蒲某做思想 工作,5 天时间,蒲某与厂方达成了一 致调解意见,签下协议书,一宗工伤赔 偿纠纷被顺利化解。

时至今日,当年的那位老板仍在 双下村创业,为该村不少村民提供就 业岗位,带来经济发展,“有情”的双 下村还用大爱留下了许多像这位老 板一样的创业者,乡村振兴的道路越 走越宽。

讲理,让心手相连亲上加亲

农村工作复杂琐碎,往往是“上边 千条线,下边一根针”,该村调委会始 终以真心宽容和耐心细致的调解工 作,架起了与村民心灵相通的连心桥。

“双下村本土人口多,乡里乡亲, 在调解时,讲理这一招最奏效。”这一 招,也是调委会常用的绝招。村里一 对廖姓堂兄弟家挨在一起,却因山地 纠纷不和长达20 多年,直到2012 年山 地被征,双方矛盾再次激化。“当时有 一方说要烧汽油自焚,我们马上赶到 现场。”调委会稳住了现场,控制了事 态,然后,他们翻山越岭现场踏勘,进 村入户走访求证,挖根刨底,在掌握了 较全面情况后,请来廖姓兄弟的宗亲, 让宗族中有威望的人说合两家。一个 下午的时间,通过多方调解,兄弟俩签 下了调解书,憋在哥俩心头的闹心事 总算烟消云散了。如今的兄弟俩有好 菜你端我一碗,有好物我分你一份,日 子过得十分融洽。

“双下村都是本土村民,几乎都沾 亲带故,讲情也讲理。”刘建强说,在调 解过程中,常常遇到旁观村民“看不下 去”的时候,他们主动跳出来把情讲 通,把理捋顺,深陷纠纷的双方一下被 点醒。

守法,让法理成村民的护身符

在调解过程中,做到有理 有节的同时,通过对当事人双 方进行法律的教育,不仅能够 让当事人明白自己的责任和 义务,也能促使矛盾得到尽快 解决。


美丽的双下村全貌。

2014 年3 月,双下村村民 刘某在村口一水泥专卖店购买 了一吨水泥,却发现买来的水 泥铺上房顶后竟不会凝固。他 马上将情况反映给店主,生产 商派来了技术人员对水泥的质 量进行检验,结果是水泥的产 品质量出现了问题。于是刘某 要求店主赔偿损失5000 元,包 括因水泥问题造成的人工及其 他支出,但店主只同意赔付两 吨水泥的损失费用,约是800 元。面对这一矛盾,调委会查 阅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 品质量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后, 一边耐心地向店主解读有关法 律法规,一边协助刘某计算实 际损失,经过法律的普及和耐 心解说,最终店主答应了赔偿 5000 元损失的要求。这一圆满 的结果不仅维护了消费者的合 法权益,更给商家消费者进行 了一次印象深刻的普法。

在新常态新形势下,双下 村坚持深化农村普法教育,该 村通过普法大讲堂、法制宣传 栏、法律业务顾问等活动,带领 村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着 力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制观 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

巧解千家事,建设幸福村居

村道通畅,两旁是一幢幢 小楼房,道边有规范的停车位 划线,小汽车排列整齐;村活动 中心、村委大楼、农家书屋正在 建设中……记者来到双下村, 其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让人印 象深刻。近年来,双下村依靠 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迅猛,村 民俨然是城里有房,家里有田 的“都市新农夫”。

有发展就有矛盾。调委会 始终坚持“小事不出社,大事不 出村”,以超常的耐心和一贯秉 持的公道心,解决了包括中兴 通讯、西优工程等项目落地而 产生的一桩又一桩的难点纠 纷。以刘建强为例,从业7 年 来,他扎根在基层,奋战在前 沿,直接参与调解的家庭、邻 里、婚姻等各类民事和预防矛 盾激化及民转刑案件纠纷有 300 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8%以 上,筑牢了维护社会稳定的第 一道防线。

更让人欣慰的是,随着“情 理法”的融入渗透,双下村风民 风明显好转,村民素质越来越 高,全村逐渐成为一个家住城 市、背靠乡村、有山有田有乡愁 的美丽幸福村居。“在这个村, 外嫁的女儿极少,即便外嫁,也 喜欢回本村定居。”刘建强透露 的这一奇怪现象在村民刘薇那 里找到了原因,她就是 一个外嫁仍回娘家定 居的双下女儿, “这里的人善良纯朴,互帮互 助,住着舒服。”她的一句话, 替许多与她一样不愿离开双 下村的双下女儿道出了实情 与真情。

以人民调解为抓手,化解 矛盾促和谐,让百姓的幸福生 活更有质感,这已经成为共识。 目前,我市100 个乡镇街道和 1428个村居建立起了1528个人 民调解委员会,其中包括企事业 单位、医疗、道路、土地房屋、环 境污染等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 解组织80 个,共有人民调解员 10101 人。2015 年至2017 年连 续三年共受理矛盾纠纷17799 宗,调解率100% ,调处成功 17569 宗,调处成功率为98.7%, 用和风细雨的调解,消弥于无 形,把大量社会矛盾纠纷化解 在了基层,为实现乡村振兴的 中国梦、创建人民幸福“心城” 打下坚实基础。

本报记者 郑婷影 彭茂洋

 



相关热词搜索:乡愁 民风


上一篇:深圳龙华街道办驻紫城镇工作队真情帮扶结硕果
下一篇:近400辆爱心车将护航高考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