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 汽车频道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专题报道 > 阅读新闻

助力我市打造良好法治环境

“一村一法律顾问”让群众享受身边的法律服务

助力我市打造良好法治环境

19日,东源县仙塘镇红光村法律顾问赖国华律师来到村民黄先生家,就一起村民间的土地纠纷展开了解,进行笔录。

这是农村法律顾问的工作缩影,据了解,截至今年4月,全市共有290名律师参与“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实现了全市1433个村(社区)均配有一名法律顾问。律师们用专业的法律知识,在农村当起办案员、调解员、信息员、宣传员和参谋员,切实提升了村民尊法、学法、用法、护法能力,为我市打造了良好法治环境。


杨菊珍律师在村里当调解员。

法律援助做好弱势群体的坚强后盾

“要不是得到了赖国华律师的帮助,我的事情估计到现在还没有着落。”提起去年自己和两个孩子被同姓邻居潘某严用刀砍伤的事情,潘先生到现在还心有余悸。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件邻里矛盾引发的人身伤害案件,潘先生对东源县仙塘镇红光村公共法律工作服务室高效贴心的服务、驻村律师赖国华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印象十分深刻。

去年7月14日,潘某严因为觉得潘先生曾对人诬陷自己,便事先准备好了西瓜刀放在轿车副驾,等候在潘先生门外的村道上。当晚10时,潘先生带着儿女出现在自家门外时,潘某严便提了刀,冲上前去将3人全部砍伤,其中潘先生的小女儿年仅5岁。潘先生家庭条件本就不好,全家的生活重担都在他一个人身上,这一砍不仅让潘先生在市人民医院住了近50天的院,还给潘先生造成了九级伤残,这对一个有3个孩子需要抚养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为了维权,潘先生在出院后找到了村委。了解了情况后的赖国华,第一时间主动为潘先生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服务。从证据搜集到材料整理,从伤残鉴定到拟定诉状,从提起上诉再到诉讼费用减免,赖国华一一为潘先生排忧解难。今年2月,随着东源县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的下达,潘先生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下来,在赖国华的帮助下,潘先生获得了30余万元的健康伤害补偿。

“作为一名驻村律师,于理于情都应该要为群众提供优质的法律援助,切实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利益。”赖国华这样告诉记者,农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受教育水平有限,尽管有一定的法律意识,但是不强,遇到司法案件时,驻村律师站出来提供法律援助,成为村民坚实的法律后盾,于理是一个律师职业道德的体现,于情也是一个成年人帮助弱者的担当。

为平安法治乡村建设传递正能量

如果说调解化解矛盾,法援帮助弱者,那普法宣传则是春风化雨般把“法律”的种子种到了村民心中。缪素兰律师有着12年律师从业经验,她是东源县5个村的法律顾问,在普法宣传方面就很有一手。

缪素兰是市妇联常年的法律顾问,依托这一资源,她在村里重点当好了“普法使者”,为农村群众送去了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为平安法治乡村建设传递正能量。“在农村,把家暴当‘家务事’现象仍存在,大部分妇女不懂得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进村后,缪素兰深有体会,于是,3年多来,她组织了多次《反家暴法》《新婚姻法》的普法宣传,引导村民特别是农村妇女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缪素兰律师为村民作普法讲座。

黄田镇鹤塘村是缪素兰宣传的重点阵地,该村是她所服务的5个村中户籍人口最多的,有将近2000人。每一次普法讲座,除了发放市妇联的公益宣传单外,她都会打印好自己的讲稿,钉上自己的名片,送给每一个前来听讲座的妇女。她的讲解结合农村实际,重点针对反家暴、反性骚扰等法律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让农村妇女听得懂,听得进。“一开始她们默默听,后来结束了有人来提问,再后来有人在会后打我电话。”缪素兰见证了村民法制意识的觉醒,她感觉很欣慰。

进村后,缪素兰把5个村的村规民约进行了修整,加入了新时代的元素,加入了河源的特色。“文明礼貌、法治意识是此次增加的重点。”缪素兰认为,把法律意识渗透到村民生活,在农村形成自觉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是“一村一法律顾问”的最终目的。

用法律武器调解村民矛盾

一起长达5年悬而不决的农村土地所有权纠纷,让东源县黄田镇清溪村的4个生产队争闹不休,黄田水电站对这块土地的使用也一直处于搁置状态。土地所有权及使用权究竟归属何方?在清溪村法律顾问杨菊珍看来,这起纠纷涉及到的法律问题一目了然,并不复杂。2015年底,杨菊珍受村委会所托介入此事,正式开展调解工作,很快便解决了这起“历史悬案”。

在调解过程中,黄田镇清溪村各生产队代表分别阐述了关于水电站三江坝征收土地的所属队以及赔偿的标准,杨菊珍则针对各生产队对三江坝的耕作情况再次询问,最终弄清了事实。“这种情况,正好适用《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第21条的规定:农民集体连续使用其他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已满二十年的,应视为现使用者所有。于是,我提出‘三江坝的土地所有权及使用权归顺合、新屋、祠堂3个生产队所有’的法律意见。”通过详细讲解法律规定,对于杨菊珍的意见,4个生产队皆表示信服。楼角生产队代表当场表态:“我们也不是不讲理的,法律说我们没有份,那我们就没有份,我们也不会再去起诉或上访。”至此,这起持续5年多时间的纠纷以调解方式圆满解决。

楼角生产队代表最后的那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杨菊珍,她想:自己这份工作的意义就在此,要让这些淳朴的村民都信法、懂法、用法。杨菊珍从2009年开始从事律师行业,2014年9月受省司法厅及市县司法局指派,担任黄田镇黄田村、新联村、久社村、水头村、清溪村5个村的法律顾问。

村子里的事多半是鸡零狗碎的小事,杨菊珍耐心地一件件、一桩桩地去解决。今年5月,一桩村民重建房屋事件引起相邻权纠纷,因双方互不让步,杨菊珍只能一遍又一遍组织调解,一周时间里就有4天在村里,最后终于调解成功。杨菊珍告诉记者,所有纠纷基本上都解决在调解这一环节。如今,随着村民法制意识的提升,村居法律顾问的工作量也逐渐加大,杨菊珍认为,社会职业律师兼职村居法律顾问已经难以满足群众需求,亟需一支专门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队伍。

全市1433个村(社区)均配有法律顾问

记者从市司法局了解到,2014年起,我市先行在东源、龙川两县试点,于2015年3月底提前在全市村(社区)实现全覆盖。目前全市共有290名律师(其中深圳律师26名、广州律师27名、惠州律师一名)参与工作,实现了全市1433个村(社区)均配有一名法律顾问。

“一个法律顾问进村入社区就相当于派出了‘5名大将’,他既是办案员、调解员,又是信息员、宣传员、参谋员。”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外,针对河源客家山城目前涉山林土地纠纷最突出,家庭婚姻矛盾最常见的特点,该局有针对性地邀请当地国土资源局、林业局法制科室相关工作人员以及资深律师培训进村(社区)当法律顾问。

律师进村当法律顾问均是兼职,该如何有效进行管理,市司法局进行了探索。据了解,该局通过建立市、县、镇、村四级工作微信群网络,2017年11月,该局研发的河源智慧法援服务平台正式启用,这样一来,不论顾问律师是否在村(社区)值班,村民都可利用“智慧法援”高效便民平台创新法律服务模式,让老百姓遇到问题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有力推进工作高效运转。据统计,自2014年试点以来至2017年12月,全市村(社区)法律顾问累计服务镇街政府、村居委、群众575826人次,提供法律服务共74709件次,其中提供法律意见书3359份、调解纠纷1055件次、处理群敏案件18件次。

本报记者 郑婷影 彭茂洋 杨容






上一篇:手工传统月饼的回味与传承 ——探访我市手工月饼的制作工艺
下一篇:从“凭票购买”到“一部手机走天下”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