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县区新闻 > 江东新区 > 阅读新闻

记2019广东十大“最美家庭”之黄宁家庭

用勤劳智慧带动村民共奔小康

记2019广东十大“最美家庭”之黄宁家庭

 

她,因为家舍弃了上海的喧嚣繁华,回到了深山老家;她,因为家放弃了轻松而体面的工作,转身农村白手起家。她是东源县双江镇的黄宁,80后的她因对家乡的热爱,全家回乡创业,建立了东源县万绿松种养专业合作社,吸收社员100多名,带领村民共同奔小康。

这个带动村民致富的有爱家庭,上个月荣获了2019广东十大“最美家庭”称号。


黄宁一家人。

夫妻同心、砥砺前行

2010年国庆,黄宁与丈夫彭生根带着喜悦及憧憬来到了繁华的大都市上海,彭生根在美特斯邦威集团做部门经理,她则放弃了经营多年的导游工作,自己开网店兼顾家庭,小日子过得舒适悠闲。

可是,夫妻俩一直有一个男耕女织的田园“农民梦”,带领百姓发家致富的梦,眼看着父母年迈,2011年,这对夫妻带着疑虑和别人的不理解,回到了东源县双江镇,开始了葡萄种植之路。没有技术、不够资金、缺乏人手,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靠着自己的双手在一片荒地上种起了一片30亩的葡萄基地。从此,你犁地来我栽树,你挑水来我浇肥,一家人各司其职,其乐融融,他们心中的“农民梦”实现了。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3年,一场大雨淹没了整个葡萄园,浇灭了夫妻俩致富一方的梦想。这并没有击倒黄宁,在家人的资助下,她重拾信心,补苗、剪烂根、松土、喷药,天天泡在了葡萄园里,最终在第二年迎来了葡萄园的满园春色。2014年的金秋国庆,一串串紫色葡萄挂满枝头,果香四溢,市场反馈非常好,好多客人甚至说从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葡萄,30亩的葡萄不到一个月全部采摘完。

成功之余,黄宁并没有停滞不前,与家人商量后决定再建一个百亩葡萄园基地,增加金手指、阳光玫瑰、温克、美人指等优质葡萄品种来适应更多的消费群体。创业5年,黄宁带着家人过上了小康的生活。

创富乡亲、和谐邻里

“农民梦”是实现了,但带领百姓发家致富的梦还未起步。在黄宁看来,一个人富裕并不成功,大家共同富裕了才是真正的小康之路,才是乡村振兴的核心。

黄宁建立了一个培训室,免费培训周边农户葡萄种植,推广葡萄种植技术,改变双江周边单一的种植结构。一方面解决了留守妇女再就业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了自己及周边种植户经常性缺乏葡萄技术工的难题。如今,黄宁的葡萄种植园吸收了20多位留守妇女就业,带动了周边20多个种植户种植葡萄,面积达600多亩,间接带动上千农户增收。

为了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黄宁挨家挨户与农户沟通交流,鼓励他们加入合作社。农户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社,以自己的专长种植自己的产品,比如西瓜、青菜、菜干、木耳、花生、红薯、玉米、蜂蜜等。合作社出资建立集市,并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现已吸引100多户农户加入合作社,入股土地300多亩。每年6月份葡萄开园上市的时候,集市上就能堆满农户种植的西瓜、百香果、花生、木耳、青菜、玉米、菜干、蜂蜜等,以供客人挑选采购。

每逢节假日,黄宁都会准备一份精心的礼物去村里年长的村民家走访问候,让留守老人也能收获一份暖暖的爱意。每每谈起黄宁家庭,周边农户总是竖起大拇指:“他们一家人都很勤快,也很善良。”

勤奋学习、硕果累累

“年轻人为了理想打拼苦一点、累一点没有什么,现在对我来说,努力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才是成功之义。”黄宁如是说。

刚回老家时,由于库区移民政策,村里没几户人家,一到晚上,黑灯瞎火,没有网络、没有电视,交通闭塞。但是黄宁并没有放弃任何的学习机会,她骑着500元钱买来的二手摩托车,积极参加镇、县、市举办的培训学习,经常抽空到别人的农场参观学习交流,并回来予以实践。

苦心人,天不负。东源县万绿松种养专业合作社在黄宁的努力下荣获了“广东省示范社”“河源市示范社”“劳模创新工作室”等荣誉称号。黄宁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种植能手,附近的农户都争相前来观摩学习,甚至连昆山、台湾、梅州等地的客商也前来参观交流。

黄宁说,一家人相亲相爱,父母亲朋健康在身旁,生活的村庄美丽有爱,这就是她想要的生活。

本报记者 郑婷影






上一篇:江东新区举办东江支流全民保洁行动 首批25名民间河长获颁聘书
下一篇:江东新区举办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活动 加强规范安全监管工作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