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县区新闻 > 江东新区 > 阅读新闻

江东新区扎实提升城乡风貌水平 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美好家园

春日融融,记者走进江东新区城东街道河紫路社区,东江沿岸风貌焕然一新,一栋栋房屋换上“新衣”。在清澈河水与沿岸绿美生态小公园的美景下,社区居民悠然自得地散步赏景或坐在凳子上聊家常,勾勒出一幅生态宜居的美丽画卷。这是江东新区推进河紫路东江沿岸风貌管控提升和人居环境整治项目的结果。

江东新区提出,今年将大抓城乡风貌,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美好家园,全力推动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力争4月底前完成“越王·文道”项目规划、立项等前期工作,并抓紧推动建设。同时还将深入开展镇街干净整洁有序评价行动、“三线”“六乱”整治、“美丽庭院”等工作,打造“干干净净、整整齐齐、长长久久”的美丽乡村。


河紫路社区一角。

“大手笔”推进风貌管控提升

去年以来,江东新区党委、管委会高度重视、高位推进,聚焦“百千万工程”,2024年,全区共分12个风貌管控标段,区领导分别挂钩12个风貌管控标段。自开展风貌管控工作以来,全区共投入1378万元,其中河紫路社区标段投入430多万元,资金来源包括政府投入、中铁广投助力和社会捐助等渠道,主要从渔船整治、风貌管控、植树添绿、基础设施等四个方面提升该标段风貌管控和人居环境水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得到有效提升。

相关数据显示,江东新区完成了108栋楼房外立面提升改造,拆除铁皮棚95处、危旧房31栋、非法违规广告牌80个,完成“三线”整治2万多米、“六乱”整治200多处,清理垃圾370处;打造3500米智能灯光系统。同时还新建1条沿江市政步道,完善5处江边休息平台,建成1个绿美小公园、1个公共停车场、1座规范化码头等基础设施。

栋栋高楼穿“新衣”

在河紫路社区,东江沿岸的楼房经过外立面微改造后,原本破旧、凌乱的“容貌”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简洁美观的“新衣”,统一风格的白色外墙和瓦坡屋顶,让人眼前一亮。当地居民感慨地说,房屋外墙粉刷一新,统一的颜色看上去漂亮多了。在东江河沿岸见缝插绿建设绿美生态小公园,不仅给城乡面貌增绿添彩,更成为居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散步、健身、跳广场舞都很方便。”社区居民顾添奎对家门口的公园赞不绝口,公园里铺设了健身步道,安装了健身器材,成为居民休闲运动的好去处。

楼房微改造让城乡焕新貌,让群众得实惠。该项目已实现房屋美化、路面净化、区域绿化、沿江亮化、交通流线完善化。江东新区还针对东江沿岸渔船“三乱”现象,采取柔性施策、集中整治,形成政府引导、渔民参与、社会共治的良好局面。江东新区统一转移了223艘渔船至水上派出所新码头,清除11处违章停船构筑物,困扰多年的渔船停放无序乱象得到彻底解决。

去年,江东新区还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新增花卉苗木种植8000多株,其中紫金桥头江边5700多株,主要种植榕树、火焰木、秋枫、宫粉紫荆、凤凰木、竹子等。江东新区还多措并举开展“六乱”整治,开展垃圾清理志愿活动、进社区入户宣传等,引导发动居民自觉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中来,扮靓美丽家园。“道路干净整洁,住在这里很舒适。”居民王女士介绍,随着人居环境整治不断推进,社区的环境越来越好,居民纷纷自觉维护美丽家园。

典型镇村建设“再发力”

江东新区提出,今年将大力推动乡村示范带连线成片,加快推进“越王·文道”示范带连线成片,构建以带促片、点带片协同发展的乡村振兴格局。将全面加强典型镇村建设,巩固提升第一、第二批典型镇村建设成果,积极推动第三批典型镇古竹镇和典型村培育,以点带面促进区镇村全面提升,聚焦美丽圩镇“1+4+7+9+N”工作重点,巩固提升临江省级典型镇建设成果,抓好古竹省级典型镇培育建设,擦亮古竹镇省级“文化和旅游特色镇”名片,巩固提升4个省级典型村,抓好今年3个省级典型村选树培育,“一村一策”发展村级产业。

江东新区还将不断优化镇村空间功能,统筹“三个规划”,坚持“风貌服从功能、好看服从好用”原则,拆建并举优化区镇村空间和功能。突出“本土化”、体现多样性、实施“微改造”,逐步推动全区风貌管控和整治提升全覆盖。同时深入推进美丽圩镇建设,突出抓好“三大革命”和“三线”“六乱”整治,加强节点风貌提升,让城乡更加美丽。

本报记者 张涛 通讯员 陈敏

 






上一篇:首批8家企业签约落户 OVU河源智谷项目在江东新区动工
下一篇:“锦”表谢意 “旗”赞警心 江东公安分局大学城派出所收到三面锦旗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