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民生新闻 > 阅读新闻

市科技馆科普下乡进校园范围不断扩大 让青少年与科普“零距离”接触

“哇,这些机器人这么酷,竟然会跳舞,跟我平时家里玩的机器人完全不一样。”“这个VR好神奇啊,我看到不一样的世界,为什么会这样的呢?”27日,在连平县元善镇中心小学校园内,正在体验科普展品的学生们兴致勃勃地评论起来。

近年来,为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市科技馆创新工作思想,把科普展品下乡进校园,从最初的一个学校、一个社区,发展到现在服务范围辐射源城、东源、和平、连平等县区,三年足迹遍布全市37所学校,受益师生近5万人次。


科技馆把部分展品送进校园,让学生可以近距离体验科学的魅力。

科技馆流动展品进校园

科技馆是科普和校外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平台,更是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市科技馆不断创新科学普及方式,从开始的基础展品、宣传展架、科普讲座到现在集科学性、趣味性、互动性的益智积木、机器人跳舞、VR虚拟体验,每年不断变换的科普内容创新是活动可持续开展的法宝。

在元善镇中心小学校园内,记者看到,市科技馆利用科普展品、3D影院等,和连平县科协一起,利用科普大篷车车载展品,以展示、体验、互动等形式让师生们享受了一顿丰盛的“科普大餐”。丰富多彩的科普展品吸引了同学们的热情参与,同学们在这些科普展品前或驻足观看,或动手操作,有的在观察动画的原理,有的在测试自己的反应能力,有的则摆动小球研究力学原理……这一场有声有色的体验科普知识活动,只是市科技馆与连平县科协、县教育局举行的其中一场“科普下乡进校园活动”。

市科技馆馆长蓝红波告诉记者,“科普下乡进校园”活动是科技馆将科普知识重点面向县区学校和农村地区传播的一个举措,希望通过把科技教育资源向相对匮乏地区倾斜,给农村青少年提供更多接受科技教育和参加科普活动的机会。今年,市科技馆联合连平县科学技术协会、县教育局,从3月至12月,将到连平县各镇、各中小学校巡回展出馆内的部分科普展品。

实现科普资源共建共享

一直以来,“科普下乡进校园”将科技馆资源,特别是优质科普送进学校,为中小学科普教育服务,积极推动了馆校结合进程,促进校外科技活动与学校科学教育衔接,对于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增强未成年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市科技馆组织了“科普下乡进校园”活动37场次,受益师生近5万人次。其中,2016年组织了11场次,受益师生达16000人次;2017年组织了12场次,受益师生达18500人次。2018年,组织了14场次,受益师生达14143人次。

“过去的科学教育活动,主要针对广大青少年的少部分人群,对那些受地域和客观条件限制的师生来说,参与的机会并不多。”蓝红波告诉记者,“科普下乡进校园”活动打破区域的限制,走进科学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和学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科普资源不平衡,为提高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和思想道德建设发挥了示范作用,有助于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本报记者 吴文婷



相关热词搜索:科普下乡 “零距离”接触


上一篇:受新一股中等强度冷空气影响 周末或有明显降水降温
下一篇:文明祭扫更“清明”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