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县船塘镇三河村以特色水果为纽带、以红色旅游为突破口推动乡村振兴
轻描山间绿 栗梨飘香 淡画村中红 历史回响
东源县船塘镇三河村以特色水果为纽带、以红色旅游为突破口推动乡村振兴
26日,记者走进东源县船塘镇三河村。车辆行驶在整洁的村道上,放眼四周,小桥流水人家,安宁祥和。再看四边田野,随着春耕的到来,黄色的稻田也逐渐铺上了绿色,四周山坡上的板栗树高大挺拔,而在村子中央一间破旧的老围屋提醒记者,这是个有故事的乡村。
近年来,三河村利用当地的特色农产品、红色遗址、乡村风光等编制田园综合体建设总体规划,以水晶梨、板栗等特色水果为纽带,做好“串点成链”文章,通过旅游带动产品消费,同时深挖红色文化,走出一条集水果销售、生态旅游、红色旅游于一体的乡村振兴之路。
三河村内成片的板栗树、水晶梨树与稻田农屋交织成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围绕特色产品打造乡村旅游产业
三河村位于船塘镇东北部,是有名的板栗村,记者走进村里,最引人注目的是山上一片片绿油油的板栗林,随着风在飘荡,堪称如画美景。据了解,三河村目前种植板栗有1000多亩,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少的10多亩,多的上百亩,正因为这里种植的板栗味甜、营养丰富,一直以来,三河村都将板栗作为支柱产业。该村的妇联主席许秀容说,未来三河村还打算建设一个板栗采摘体验园区给游客进行采摘体验,让广大游客当一回栗农,亲自参与打板栗、捡板栗、剥板栗活动,品尝一下自己亲手采摘板栗的味道,从中感受收获的乐趣。
除了板栗树,水晶梨在三河村也有十几年的种植历史,记者在三河村石塘小组的长坑山上,见到了成片的梨树,绿油油的甚为喜人。许秀容说如今来得恰巧不是时候,如果2月份来,就能领略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观景象,深坑和长坑两座山头的800亩梨树如被雪花覆盖了一般,白茫茫一片,阵阵梨香弥漫林间,让人“陶醉”。许秀容介绍道,梨树可不只有观赏和品尝价值,它还有很多可以开发的东西,果树开花,梨园就对游客开放。果子熟了,大家自己来采收,体验采摘的乐趣。同时也可以借助电商和微信平台对外销售。“未来三河村计划把这里打造成集‘赏花、摘果、农家乐’为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产业。”许秀容说。
深挖红色文化建设“喇叭村村响”广播系统
不少人都知道船塘镇老围村是有名的“红色村”,但鲜有人知,其实三河村也是一个革命老区,现在村里还保存着完好的裕南第旧址——当年东江纵队的发展根据地。据村里的老党员介绍,当年东江纵队就是以这里为活动中心,发展党员,壮大革命队伍。而今船塘镇烈士陵园里铭刻的张裕丰和张启坤两位烈士都是三河村白水小组人。
记者在采访期间,访问了张启坤的孙子张少波,据张少波介绍,当年张启坤为了支持革命,不仅变卖了家产为解放军买枪支粮药,自己也亲身参与到了革命队伍当中,期间,他协助党组织发展20多名党员,张启坤的妻子、哥哥、嫂子、妹妹也都在1941年前陆续参加了中共组织。“只可惜后来爷爷不幸在三河街被国民党逮捕,敌人对他用尽酷刑,不过始终没能获取到半点共产党的讯息,在1948年4月的时候,他在忠信被杀害。”提起这件往事,张少波依旧难掩伤心。
记者了解到,为了打通城乡一体化中信息不对称的“最后一公里”,促进乡村振兴建设步伐,三河村还准备引进“喇叭村村响”广播系统。三河村党支部书记张雄生介绍,所谓“喇叭村村响”就是让无线大喇叭在村里的每个角落覆盖,实现“村村响”,让村民和游客不论在家中,还是田间地头、乡间小道,都能听到广播声,这样一来能畅通党的声音向下传递和社情民意向上反映的交流渠道,同时,也会利用好“喇叭村村响”向外来游客介绍当地的红色文化、旅游特色,方便发布活动通知等。
以特色水果为纽带、以红色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张雄生说,未来三河村将为村里的板栗园、水晶梨园、油茶等农产品做好“串点成链”文章,通过旅游带动产品消费,发展生态文明旅游。同时,还会深入挖掘三河村的红色历史事件,以及张裕丰和张启坤等革命烈士的感人事迹,修缮革命旧址,进一步丰富红色旅游内涵,采用“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的模式,与农业、生态、美丽乡村建设等相结合,让三河村走上一条别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本报记者 刘世铭
上一篇:文明祭扫更“清明”
下一篇:希尔顿酒店举行 熄灯一小时活动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