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深化“最美家庭“”文明家庭”创建 涌现一批省和全国“最美”家庭
有人说,夫妻恩爱,甜蜜携手的家庭最美;有人说,上慈下孝,孝老爱亲的家庭最美;有人说,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家庭最美。在河源,这些最美都有。近年来,我市市、县、乡、村四级妇联协调联动,广泛发动妇女参与“最美家庭”“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寻找最美家庭活动蓬勃发展。同时,我市多渠道,多形式宣传最美家庭事迹,让寻找最美家庭活动从家庭延伸到机关、学校、公园、社区。
市妇联开展“展示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专题展览活动。本报记者 陈仕平 摄
共有8户家庭入选全国“最美”
近年来,我市各级妇联组织以“妇女之家”为阵地,议家风、谈家规、讲故事、晒幸福家庭相片、秀家庭梦想,推动越来越多的家庭加入到创建行列,“文明家庭”“最美家庭”评选活动如火如荼,最美之花开遍城乡。多年来的家庭选美活动,涌现了许多典型,我市不少家庭成为了广东及全国“最美”。
就在上个月中旬,2019广东十大“最美家庭”揭晓,我市黄宁家庭在列。据了解,黄宁与丈夫携父母从上海回到河源老家,艰苦创业,在一片荒地上创建了100亩葡萄种植基地,种植夏黑、温克、金手指、阳光玫瑰等高端葡萄品种,延伸开发葡萄酒、葡萄干等产品,并免费培训周边村民葡萄种植技术,吸收20多位留守妇女就业上岗,扶持20多个种植户种植葡萄,面积逾600亩。黄宁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让周边的农户也能过上幸福美满的小康生活。
带动村民致富是美,爱岗敬业,上慈下孝,把家庭和工作同时兼顾的家庭也是最美。今年5月,我市黄金友和钟清源家庭就因此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其中,黄金友夫妻30多年来相互照顾、家庭和睦,并共同照顾双方父母。在工作上,他们忠于职守、对工作怀有热情,成为远近镇、村有口皆碑的“模范家庭”。
截至目前,我市共有8户家庭入选全国最美家庭,分别是庄亚瑞、张伟亮、杨立中、胡珍、陈赛闪、叶丽丽、黄金友、钟清源家庭,他们用不同形式,多方面展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传承“好家风好家训”,诠释最美家风文化
培育良好家风家教,是创文测评12大项中的其中一项内容,作为牵头单位,市妇联要做好遴选一批好家风家教的典型,开展创建“最美家庭”“文明家庭”活动,制定好文明家庭长效管理办法。
市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化“最美家庭”“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是市妇联重点工作之一。一直以来,市妇联充分发挥“妇女之家”作用,在“妇女之家”设立宣传栏、“好家风好家训”展示台、“最美家庭”光荣榜,每月常态性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宣传倡导家庭文明创建。
每年5-6月是家风家教主题宣传月,今年,市妇联在全市多县区开展“展示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的专题展览活动。在6月底的一场展览活动中,记者看到,展板内容既展示了客家古邑的家训家风名言,又展示了河源获评全国最美家庭、全国五好家庭等好家训好家风故事,生动地让广大妇女理解了好家训好家风对个人、家庭、社会的重要性。
“让文明之风、和谐之风植根于千万家庭,吹遍乡村田野。今天的关键词是寻找乡村最美家庭,《妇联好声音》带你去了解广东省‘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先行点紫金县,开展寻找乡村最美家庭活动情况。”这是妇联好声音第十二期的开场白。该负责人表示,今年来,市妇联利用“妇联好声音”服务栏目,定期邀请优秀妇女上线访谈,通过对典型人物等进行深度报道、专题宣传、多方互动等形式,加大家庭文明宣传,让更多家庭在生活中争当“最美”,重家庭、扬美德;重家教、做表率;重家风、弘大义,让精神文明建设春风化雨,落地生根。
本报记者 郑婷影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