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周末时评 > 阅读新闻

一批字的拼音改了?

近日,网上热传一篇《注意!这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称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第6版,不少字词注释的汉语拼音已经发生变化。19日,教育部有关部门回应称,改后的审音表尚未通过审议,还应以原读音为准。(据南方日报)

语音变化要符合发展规律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的主要表达方式。语言也是约定俗成的,作为社会交流的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的发音也应该出现变化,促使人们交流更顺畅。为了顺应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的日益发展与需求,语言文字也要相对地做出适应与调整。从古流传至今,一些字的形状也在时代发展过程中发生了变化,那为何语言的读音不能在发展过程中发生读音变化。并且,比如杜牧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把“斜”读为“xiá”似乎就押韵了。但西安人杜牧真的会把“斜”读xiá吗?这就又需要一番严格的学术考察了。语言不是化石,也不是躺在博物馆里仅供观赏的艺术品,一个字假如有90%以上的人“读错了”,那么在事实上它的读音就是那个错的音,强行规定怎么读已经没有意义。因此,为了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及沟通的需要,对于一些字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发生的字体变化,语言发音也要相对地作出适应与调整,更有利于人们的日常沟通和使用。

刘曦

字改读音应当尊重人们选择

别看只是更改一些字的读音,但却引起了不小的舆论风波。中国语言和汉字除了作为当今社会交流的工具外,在古代也成了文人墨客用来表达内心世界、社会发展的工具,其间也就衍生出一些汉字读音在古诗词中押韵的效果。

求学过程,不少人按照过去那套标准背古诗、诵古文,朗朗上口、信手拈来。但当多年来自认为是正确读法的某些汉字突然间“神不知鬼不觉”地改了拼音读法,如果未知情况下在某些场合读了出来,那场面估计会很尴尬。除古诗词外,有些多音字按照意思不同采取不同拼音读法来区分,如果改成仅有一个读音,那也破坏了汉语的美感。笔者认为,汉字更改读音或者统一读法未尝不可,但是更改或者统一与否,最好先按照程序征求各界意见,进行过渡性推广,不能“一刀切”,让人在汉字认知过程中无所适从。

吴奕镇

别字“转正”应少数服从多数吗?

汉语作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样也承载着中华文明传承的重任,规范使用语言文字,重要性不言而喻。虽说语言的变化从来都是与时俱进,但我们不得不注意,之所以许多民众会读错音,会否是因为整个国民的受教育水平限制导致的结果?如今,诸如《中国诗词大会》等电视节目风靡全国,足以看出人们对传统文化传承愈发重视,如此轻易的读音改变,是否会导致文化传承的杂乱混淆甚至是人文历史的断裂?

如果说汉字简化是为了普及识字率,消除文盲,在传承传统文化与提升全民文化素养方面做了效益最大化的取舍,那么在国民受教育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扫除文盲这一教育的首要任务早已让位给了素质教育,教育部门真的有必要放弃在全社会强化对汉字的规范使用,转而让文化的传承向“错误的大多数”屈服吗?这样少数服从多数的做法真的可取吗?

彭茂洋






上一篇:用奋斗加速河源建成“示范区“”排头兵”
下一篇:对学术不端、学术造假要动真格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