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术不端、学术造假要动真格
据北京电影学院官方微博19日消息,北京电影学院决定撤销翟天临博士学位,取消陈浥博士研究生导师资格。自上周翟天临事件发生以来,事件不断发酵,从翟天临公开道歉、到教育部对学术不端行为绝不姑息的表态,再到翟天临博士学位被撤销……至今,舆论对翟天临依然不依不饶,因为其触碰了社会公众的底线——教育公平,更多的人,则以“看好戏”的心态,期待事件再发酵,期待相关部门对学术不端、学术造假动真格。
一
翟天临因在一访谈节目中问了一句“知网是什么”而引起网友对其学术功底薄弱的质疑,进而被挖出论文抄袭、违规获得学历等,其有着博士后光环的人设就此坍塌。网上的曝光范围还扩大到他在北京电影学院的导师和表演学院的领导,激发了更多的不满。
这件事再次反映出公众对公平的强烈追求,以及互联网舆论监督的活跃。互联网时代的公平已经不是一个空喊的口号,它正在武装起越来越多的工具,并且受到无数志愿者的行动支持。翟天临以他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方式被逮住了,转瞬间从一个令人羡慕的“高学历演员”变成名声扫地的造假者,栽了个大跟头。
互联网的无处不在,使得坏典型随时都有可能被抓出来示众,我们对此举双手赞成。互联网虽然解决不了所有问题,但它的确产生了一定震慑作用,比如翟天临事件一定会让各种学历造假者吓一跳,亦会让今后的造假者感受到更多的风险。
二
其实,翟天临事件纯属偶然,如果他不炫耀自己的文凭,而是沉默不语,那他的文凭、论文等造假行为,就不会被顺势扒出来。那么我们不禁试问:学术造假为何能够轻而易举且畅通无阻?还有多少翟天临式的学术造假行为存在?还有,那些靠造假拿到高文凭,或靠欺骗获得学术成就的人,如果这部分人保持沉默,低调做人,不还是享受着“高文凭”或“高学术成就”带来的众多好处吗?
把翟天临学术造假行为扒出来,确实令人欣慰,但这仅仅揭开了整个学术界低效、懒政、无为乃至腐败的冰山一角。翟天临的硕士和博士学位,都是在国内顶尖大学获取,可连“知网”为何物都不知的他,却在学术上一路顺风顺水。这充分说明,哪怕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大学,在面对利益诱惑时,是多么不堪一击!从另一方面看,高学历应当用来培养真正的高端教学和科研人员,而不是充门面、当求职敲门砖用的。一般的实践工作,硕士学历应当说足够了,翟天临这样的演员,更是没有必要用博士、博士后的头衔来为自己加光环。
希望翟天临事件会对中国社会高学历的绝对崇拜产生一些影响,更希望所有大学和科研机构今后招学生需要进一步规范化,对学生上课的纪律要求和论文管理则需更加严格,尽量减少“混学历”的情况,以及降低计划外学生“混学历”的程度。
三
虽然涉事各方均已得到相应处理,笔者认为,对待这一事件,除了给予严厉的惩处“杀一儆百”外,如何引起整个学术界的制度漏洞乃至造成学术腐败的根源来个彻底的痛定思痛,确保今后不再出现类似的学术丑闻,才是事件最完美的结局。
学术信仰事关一个国家的教科研秩序,事关一个社会对教育公平的期待与敏感,它“比钻石还珍贵”。而学术是需要一方净土的,教育的公平正义的是社会的底线。当然,自古以来的制度都难以抵达完美,校准与纠偏是成长成熟的代价。对待这一事件,除了继续不断起底外,最重要的还是亡羊补牢,把学术腐败禁绝在公平正义的学术制度门外。让大众少一些教育焦虑,多一些教育自信!
最后,笔者想说,这是个练真本事的时代,各种用知识砌成的光辉的塔尖都要凭实力一步步走上去,靠装靠假获得的光环,总有一天会坍塌消失。
郑婷影
上一篇:一批字的拼音改了?
下一篇:2019国考面试随意 放弃或记入诚信档案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