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唯能力论”成为选人标准
据媒体报道,一名优秀的本土青年人才,到了国内高校,往往不如一个拿着洋文凭的普通海归人才吃香,这成为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体制中的一个“通病”。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今年两会带来了一份《关于高校本土人才使用和评价的提案》,他认为是时候提一提本土人才与海归人才同等评价的问题了。
一个城市的发展需要人才来进行智力支撑。平等对待人才,平等评价人才,是近几年在人才问题上常见的议论。人才对待上的歧视,不仅仅体现在本土人才和海外人才的对待上,还存在于本地人才和外来人才的对待上。“外来人才一开口,职称房子待遇样样都有,本地人才一开口,什么优惠都没有”是部分地区的写照。外来人才应聘轻松上岗,评职称相对简单,而且申报项目,审批速度快,资金充足;而本土人才要评职称、要立项则需经过重重考验,耗时长不说还有可能面临项目经费短缺的困境。本土人才和外来人才同样都是为当地发展作贡献,为国家作贡献,为何如此差别对待?
如果继续坚持“唯外来人才身份论”,无疑是给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增添隐患,更是对本地优秀青年人才的一种歧视和偏见。如此,所影响的不仅是相关人才个人的积极性,还有前途发展,更抹杀了他们的潜力。更有甚者,会直接导致本地人才流到其他地方,成为其他地方的外地人才。其实,从实质上来看,本土人才与外来人才相比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就是对家乡的情感认同,对故土的强烈归属感。这是人才留得住的关键。各地出台种种优惠政策吸引外来人才,目的也是为了让外来人才对地方产生认同,愿意留下。
现在寻求本土人才与外来人才、海外人才同等评价,正当其时。给外来的优秀人才优厚待遇无可厚非,但盲目“重外地轻本土”,可能“招来女婿气走儿子”,让本土人才心寒。不能只一味认为“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在人才评价体系上,要坚持一碗水端平,让“唯能力论”成为选人标准。对外地人才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吸引人才服务当地;对本土人才给予足够重视,让其享有与外来人才同等的待遇,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刘曦)
上一篇:何须艳羡他乡景 吾家桃花正逢春
下一篇:中央要整治不良社会风气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