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要整治不良社会风气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公开发布。在谈到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时,文件特别提到,要“对婚丧陋习、天价彩礼、孝道式微、老无所养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据3月1日新华网报道)
“天价彩礼”早该管管了
近年来,与“天价彩礼”相关的新闻并不少见诸报端,特别是一些农村地区流行“天价彩礼”,不少农民为了娶媳妇而负债累累,甚至重新返贫。还有一些农村青年哀叹“娶不起媳妇”“结不起婚”。这“天价彩礼”恶化农村社会风气,早该管管了。
“天价彩礼”看似自愿,实则无奈,农村婚姻市场中男多女少,走不出农村的适婚男青年,在当地相对封闭的婚姻市场难免要面对彩礼上涨的高门槛。虽然一些地方下发文件倡议彩礼额度,但现实中,男方家庭往往要“向习俗妥协”,不然面临孤独终老的可能。
如今,中央终于出手了,用一号文件明确点名治理“天价彩礼”,释放出从上到下关注这一问题的重大信号。尽管遏制“天价彩礼”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办法总比问题多,我们相信,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道路上,直面问题、勇于探索,有作为又巧作为,必将最终促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落到实处。
郑婷影
移风易俗当从“小”做起
移风易俗,并非是不尊重传统,而是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在尊重传统文化和人文民俗的基础上,接轨社会发展、文明建设。可喜的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深入,我市不少村组对传统习惯、乡风民俗提出了一系列的规定,制定了村规民约。如邻里守望、相互照看,共建和谐融洽邻里关系;喜事新办,丧事俭办,不搞迷信活动,不搞宗派活动等。
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需要我们从“小”做起,从每个人身边的小事做起,“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水滴石穿的恒心才是改变陋习、树立文明新风的重要保证。再者,还需要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正确导向和行为示范带动广大群众转观念、破旧俗、立新风,携手群众共同努力,减少身边陋习,让乡风更文明,让乡村更美丽。
张 涛
改变陋习需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改变农村的一些不良风气,首先我们要了解这些风气形成的原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农村也经历了从贫困到逐渐富裕的生活条件改善,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本身平均受教育水平就相对较低的农村地区,更容易被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想所影响,如果要改变这种现象,还需要政府加强引导,提供更多的各类软硬件文化配套服务。
要改变这样的现状,首先要从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入手,通过寓教于乐等形式,在潜移默化中扭转农村地区所存在的不良风气。因此,政府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应注重增加农村文化服务的经费投入,加强农村地区的精神文明队伍建设。此外,还可以建立农村文化平台,让农民自身能够通过平台,创造出适合农村地区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激发农村文化自身的增血能力,传播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农村新风气。
彭茂洋
上一篇:让“唯能力论”成为选人标准
下一篇:学雷锋精神 弘扬正能量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