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问题登上两会“部长通道”
在全国两会的“部长通道”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回答了记者关于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其中不乏学生减负、校外培训乱象、校园安全等敏感而重大的话题。他还十分风趣地说:“减负难减负难,减负再难也要减。负担重如山,孩子不能健康成长,我们的学生会不高兴的,学生不高兴就是宝宝不高兴,宝宝不高兴,问题很严重。”
(中国青年报3月12日)
老师减压了,学生才能减负
教育部部长的言语引发网友点赞,不仅因其表达十分接地气,更在于点到了问题的关键。学生减负不是个新问题,但长年以来得不到妥善解决,导致“宝宝不高兴”。解决好这一问题,在政府、学校、家庭和学生共同统筹考虑的思维中,请不要忘了,教师也是重要一环。在减负和升学压力的矛盾中,如何让课堂和作业少而精,教师的教学质量成了关键,这就要求老师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教学、备课充电,提高个人素质、提升教学质量。
但是,学校教师的非教学压力还是很大,而且,很多教师加班加点完成的任务多数不是教学任务,而是各种行政评审、评比、检查。这影响教师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而且,布置给教师的任务,很多需要教师组织学生完成,这也增加学生的负担。因此,给教师减负,既是促进教师职业化、专业化发展,也是给学生减负。
郑婷影
“减负”谨防“盲人摸象”
缩短在校上课时间、减少作业负担、改变考试方式……针对学生的减负改革从来没有停止过,不可谓不多,然回头看看成效,只能用“了了”二字来形容,无异于成语故事中的“盲人摸象”。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执行力不够。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达尔文的自然进化理论早已表明大自然的残酷。既然竞争常态化,负担也是不可回避的事实,进入“象牙塔”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竞争的大环境下,需要的是学生的自我抗压和自我调节转化,以及学校、父母,乃至社会的辅助性的帮助。想起前些日,市区一花季女生离家出走,待再发现时已沉没东江多日,令人嘘唏不已。
学习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压力大是自然而然,“学海无涯苦作舟”自古皆是,古时不是有“头悬梁,锥刺股”吗,迟钝刀剑,唯入炉淬炼一番,方能锋利无比,人也如此,不历一番寒彻骨,哪能梅花扑鼻香?
张涛
别让作业成为家长负担
对于写作业这件事,原本就应该由学生独立完成,回校让老师评改,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学校给家长布置了为孩子检查作业或陪同做作业这个任务,让家长陪同做作业、检查作业这件事,当然弊大于利,这是显而易见的。
忙碌完一天的工作,回到家中自然是陪同家人,倾诉工作压力的时候。然而,一些家长回家饭后仍然要面对学校课堂给孩子布置的作业,这无形中增加了家长的劳动量与生活压力。再者,许多家长早已离开校园多年,对一些知识点或许早已经忘得七七八八,一些知识点并没有更新,这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误导孩子。
虽然说家长辅导孩子做作业,可以增加亲子之间的沟通交流与促进感情培养,但也容易造成孩子的依赖心理。想想以前的年代,孩子大多都是自己上学,自己完成作业,所以,大多时候作业的完成还是得靠自觉。如果把所有作业压力加在家长身上,定会增加他们的精神负担。
吴奕镇
上一篇:遏制犯罪低龄化别靠降低刑责年龄
下一篇:遛娃神器 存安全隐患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