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愁”为河源客家菜“添香”
人间四月天,最美是“吃”春。客家人喜春,尤爱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称鸡蛋叫“鸡春”,鸭蛋则叫“鸭春”。于客家人来说,“春”(蛋)寓意“春春差差”(顺顺利利)。这酿春卷自然就成了客家人的最爱!看那煮熟的紫金酿春卷,鼓得涨涨的,透明皮包裹的是呼之欲出的肉馅,诱人非常,轻轻一口咬下去,肉香,蛋香,满口都是香,让人回味无穷。光想想,这口水都流出来了。酿春卷如今是紫金宴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色,紫金客家菜谱“四海碗、九大碗”都上这道菜。
一
说到客家菜,昨日,本报报道了我市拟进行经典客家菜评选大赛,相信又会再掀新一轮客家菜之热潮。
好山好水做靓菜。万绿湖水好,啥都好,这做出的客家菜就是“一绝”。自从省委书记李希倡导实施“粤菜师傅”工程以来,我市掀起了“客家菜师傅”热,一浪高过一浪,且不说利用大专院校培训河源“客家菜”后备人才,单就多个县区,动作更是频频,让人一时有些眼花缭乱,紫金出台促进客家餐饮行业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大力挖掘客家传统食谱;东源评出十大旅游特色美食、客家特色菜出炉。有业内人士更是信心满满,认为要统筹调动各类资源,将“客家菜师傅”打造成为全省粤菜师傅工程的靓丽品牌,并以此为契机,推动客家饮食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打造河源乡村振兴发展的新亮点。
有道是,要行动,摸清自家“家底”必不可少,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有的放矢,我市客家菜“家底”有多少,到底有多少个品种,多少个花色?如今,全市要搞经典客家菜评选大赛,能称之经典的客家菜到底有多少呢?不知!
二
如今,无论漫步于槎城的街头巷尾,还是行走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繁华地带,不少餐饮机构以客家菜为招牌来招徕食客,客家菜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客家菜“无鸡不清,无肉不鲜,无鸭不香,无汤不浓”,讲究原汁原味,注重火功,向来以其独特纯朴的乡土风味令食客倾倒。
不说外地,单就市区来说,米粉是市民早餐的最爱,一碗米粉加上骨头熬制的汤汁,添上几块猪脚肉,或几粒肉丸,再配以“辣椒圈”,美好的一天便从这一碗米粉开始。虽同属纯客家地区,然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龙川客家菜则以客家酿豆腐、客家咸鸡、田心鱼生等较具代表性,而紫金县则流传这样一句话:没有吃牛肉丸、八刀汤,等于没有到过紫金。在紫金县城,大街小巷均可看到悬挂牛肉丸招牌的餐厅。吃牛肉丸是紫金人的传统习俗,紫金喜庆宴席“四海碗”“八大碗”“九大碗”,均有牛肉丸这道菜。
三
紫金酿春卷香飘几百年,如今仍深受河源、惠州、广州、深圳客家人喜爱,不少外出人士回家,都要带几十斤紫金酿春卷分给珠三角的亲朋好友品尝,那缕缕乡愁,就在这乡土好味道蔓延……有网友曾这样评价说,“久居都市的我们,总是试图从酿春卷这简单、浓郁、乡土的食物中,寻得一丝丝慰藉,仿佛那是妈妈菜的味道,是乡愁的守望”。还有那一碗普普通通的猪脚米丝,让人感到吃的魅力不在于吃,还带给人“一种带着乡愁的思念,一种带着思念的乡情,一种带着乡情的牵挂,一种带着牵挂的离愁别绪、岁月流逝”。
动作频频固然好,让人有些眼花缭乱也不赖,然清水出芙蓉,本色乃最美。河源客家菜以本色取胜,当在乡土特色的菜肴上下功夫,围绕“舌尖上的乡愁”做好文章,不必迎合时尚潮流,土而不糙,俗而不媚才是地道特色。吸引游客靠“颜值”,留住游客靠“口福”,笔者深信,以客家餐饮行业再出发为契机,用心把河源的好山好水和厚重古邑文化融合在一起,河源定会成为一个“知道就想来、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好地方,因为这样的地方是打动游客心灵的暖心驿站和乡愁家园。
(张涛)
上一篇:建性侵未成年人 违法犯罪信息库
下一篇:禁止有害APP 进入中小学校园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