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 汽车频道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周末时评 > 阅读新闻

“一分钱”变“一元钱” 经典儿歌不能随意改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元钱……”近日,一张截图在朋友圈流传,著名儿童歌曲《一分钱》被改成了《一元钱》。有人感叹,时光飞逝,过去的“一分钱”“与时俱进”成了“一元钱”。笔者认为,经典儿歌有历史意义,更有教育意义,不能随意改。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叔叔拿着钱,对我把头点,我高兴地说了声:叔叔,再见!”这首脍炙人口的儿歌是著名儿童歌曲作曲家潘振声先生于1963年创作的,创作背景是毛主席号召全国向雷锋学习初期,当时潘先生作为上海一所小学少先大队的督导员,在其办公室的一个文具盒里总是装满了硬币,都是孩子们捡了交上来的。潘先生由此创作了《一分钱》,甚至直到现在,它仍然是广为传唱的经典。

有人觉得,一分钱硬币退出现实生活,一元钱是如今大多数孩子们能见到的最小面额的现金,改动一下无伤大雅。作者潘振声的女儿对改编发声:“爸爸这首歌写的是孩子天真无邪,捡到钱要交给警察叔叔,跟物价飞涨没有什么关系。经典就是经典,我们今天唱来仍然可以体会当时创作者的心血。”而且懵懂的孩子也许就会认为,“一元钱”是原创,这种改写涉嫌侵犯知识产权。

笔者也认为,“物价上涨”了,小朋友也捡不到一分钱了,这些都不是窜改经典作品的理由。“一分”改成“一元”是画蛇添足,从趣味上讲也无聊乏味,还可能产生误导,让孩子们觉得善行与钱的多少相关。

儿歌《一分钱》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也有深刻的教育和纪念意义,这首被一代又一代小学生传唱的儿歌,早已不只是一首简单的、张嘴就能唱出的歌曲,而已经成为无数中国人深沉的历史记忆。歌曲反映的是社会期待少年儿童的精神品质,如讲公德、肯负责、天真无邪、不昧一文等,这样的品质,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过时。

而且,这是一种传统文化,经典文化,在传承的时候,应该有足够的敬畏感,不应该随意修改和丑化。教孩子唱这首歌,既可以是一堂音乐课,也可以成为一堂生动的历史文化普及课,让孩子们去了解过去,体会文化的内涵。

不过,“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被改编事件,暴露了新时代儿歌作品的短缺。为什么孩子只能唱那些古老的歌谣,为什么除了经典的窜改别无他法,就80后笔者本身的成长经验而言,经典的儿歌只存在过去,新儿歌的佳作严重缺乏。

传承经典是需要的,但是不能除了经典再无选择的余地。“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即便再经典,也需要有新的儿童歌谣出现。对此,社会不仅要继续鼓励儿歌创作的交流讨论,更要从儿歌创作者的教育培养着手,为创作群体输入新鲜血液,储备更多优秀人才。同时,还要让市场机制激活儿歌创作的生命力,为优秀儿歌作品打造更完善的发行传播渠道,让更多鲜活生动的儿歌,成为陪伴儿童成长的金曲。老儿歌传唱不衰,新儿歌佳作不断,才能让更多孩子享受寓教于乐带来的最大收益。

郑婷影






上一篇:地铁
下一篇:男老师“给”女学生卸妆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