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路边摊“讲文明”,难吗?
据新浪微博消息,12月2日,梅州市丰顺汤坑镇黄屋坝三岔路某居民楼上,一段用扩音喇叭“怒怼”路边摊贩的视频在网络热传。居民楼防盗网上一个扩音喇叭循环播放着一句客家话:“楼下卖草药的、卖衣服的,音响放小声一点!”众网友对这波操作纷纷点赞。据了解,这些流动摊贩在周边摆卖已有多年,贩卖蔬菜水果和日用品是大部分摊贩的生计。摊贩的吆喝营销影响到附近居民的生活,居民都希望相关部门能尽快,协调制定有效的治理方案,既还大家一个安静、整洁的生活环境,也让这些起早贪黑为生活打拼的流动摊贩有一块立足之地。
按理,楼下摊贩扰民的行为已经是不文明行为,楼上居民用扩音喇叭“回应”,却是不文明行为的“叠加”。但这波“以毒攻毒”的操作,却受到广大网友的点评,可见路边摊贩扰民行为,是多么惹广大居民厌恶。你想想,如果是周末的早晨,忙碌了一周的居民好不容易可以睡个懒觉,楼下频频叫卖“大甩卖,大清仓!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这样的噪音,是谁都会产生情绪。
除了噪音,环境污染也是小区居民担忧的问题。一些路边摊从事餐饮生意,餐饮垃圾随地乱扔,油更是流到地面。不止是梅州这一处,从近年来各地媒体所报道的案例看,群众对这种行为已经是苦不堪言,其中路边烧烤摊油烟扰民是最为突出,也是居民投诉、反映最多的。
想让这些路边摊讲文明,还是得主管部门行动起来。当然,主管部门或许会讲,这种“猫抓老鼠式”的路边摊,执法人员只要一去,他们就会撤离,在驱散过后他们又会“卷土重来”。执法存在难度,这是客观存在、不可避免的。其实,在一些城市,当地主管部门会划定区域让流动摊贩经营,或者通过一些政策让他们进入市场,但似乎都是事倍功半。
笔者认为,尽管在执法或管理上遇到难度,但是主管部门还是要坚持管、大胆管,不管有没有效果,至少要让居民、群众看到整治的决心。在居民区摆摊本就是违反城市管理条例的行为,更别说开喇叭叫卖了。所以,在为自己争取生存空间的同时,路边摊主们也要讲点文明、讲点公德,不要一味地肆虐扰民。作为居民,当然是要拿起法律武器,遇到这些行为就要马上投诉、举报,通过文明的方式、法律的途径去解决事情。
吴奕镇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