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周末时评 > 阅读新闻

水滴筹再惹争议

每单最高提成150元,月入过万,末位淘汰……日前,有媒体报道互联网筹款平台水滴筹在超过40个城市的医院派驻地推人员,引导患者发起筹款,并存在募捐金额填写随意、审核不严等问题。对此,水滴筹方面回应称,成立紧急工作小组开展排查。

(12月1日澎湃新闻)

让“骗捐”进入信用黑名单

近年来,水滴筹、轻松筹在帮助危重病人、激发大众参与公益的热情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很多因费用高昂而陷入困境的病人借此得到了帮助。然而,与此同时,也暴露了公益救助平台的一些弊病,如平台调查能力不足,无法核实筹款人或者说患者家庭的真实经济状况。因此,在这些公益平台调查能力不足的时候,更需要监管部门的撑腰。在核实患者家庭经济状况上有哪些权力,可以到哪些部门查阅患者家庭财产相关信息,这些还需要监管部门予以明确,并助其打通信息壁垒。同时,对于意图骗捐者,监管部门有必要将这些人的不良信用信息上传至全国性的个人征信系统,让联合信用惩戒机制发力,使得“骗捐”永远作为信用黑点记录在案,以规范和约束个人的平台求助行为。

刘曦

消费爱心没有胜者

随着“扫楼”视频的曝光,水滴筹也暴露出平台在管理上存在的严重管理漏洞。不少爱心人士也纷纷表露出了对水滴筹能否平衡好公益和生意的能力的怀疑,甚至质疑自身的捐助是否成了功利二字的“智商税”。

但跳出此次水滴筹事件本身,我们不得不承认,对于求助无门的困难病人,众筹方式或许就是贫困患者最后的救命稻草。水滴筹犯的错,在网友的同仇敌忾下,让整个行业也跟着蒙羞,大病众筹平台面临的信任危机,势必波及到更多真正需要帮助的人群,在这场公益变功利的危机中并没有胜者。因此,无论是媒体、网友还是爱心人士,不应该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职责批评,而更应该利用好自身的监督权,发挥各自的监督优势,促使平台走向规范,行业走向成熟,让更多生命得以挽回。

彭茂洋

别为“利”字遮望眼

每单最高提成150元,月入过万,末位淘汰……日前,有媒体报道互联网筹款平台水滴筹,乍看这些,有种触目惊心之感,这无疑是对爱心、对慈善、对社会互信的严重伤害。

固然无利不起早,众筹平台要生存,要靠社会资本投资,也需要盈利,然做为爱心公益众筹平台,当遵从它热心仁爱、扶危济困的属性,悉心守护公众爱人及人、守望相助的精神。说到底,众筹平台要有爱心,有责任心,更要有良心。千万别为”利“字遮望眼,否则,必将被人唾弃。有一句老话流传已久,有很多人不是被别人”玩“死的,多数是自己玩死自己的,对于众筹平台更是如此!无规则不成方圆,笔者以为,从保障平台长效运转的角度看,不妨参照国家对各类基金会的管理思路,允许其适当提留管理费,但提留比例必须严格控制在法律许可和公众能接受的比例范围,并且接受公众监督。

张涛






上一篇:让路边摊“讲文明”,难吗?
下一篇:拒绝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