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那一缕饭菜暖香

■翁明鸿

看《解密》时,最感动的就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场景——孤独的天才科学家被保密单位任用,离家时,劳累过度的养母事无巨细地交代长女,做一顿饯别的早饭——面的分量要刚好,并且要吃得滴水不漏,才象征着未来的路完满顺畅;荞麦面韧性强,以后也要如此能屈能伸……

就是这样温暖的味道,把这个孤独症的天才,从上帝的手里,一点点拉回了尘世。也是想起了读书远行前奶奶做的早饭,那象征圆满的荷包蛋,眼泪就忍不住氤氲在这浓厚的烟火气中。

吃饭,是印刻在每个人一生中不可磨灭的一件事。好好吃饭,应该就是潮汕群体的人生大事了,并且要自己动手才能做出熟悉的美味。

于是就有了假日里呼朋唤弟妹的热闹场景。清早,从菜市场收获了大袋小袋的新鲜食材,和早到的友伴开始动手处理——虾去脑,虾背切开去线,蒜瓣剁蓉加小米辣半个,热油淋下激发香气,搅拌后调味,夹入虾背中,摆盘撒芹菜待水蒸;五花肉切块,洗净后调味油封,蒜瓣煎香加五花肉炒至外皮金黄,放板栗调酱色,入高压锅焖……手里快速运转着,一边跟好友搭着话,脑子里不断回想着父亲做着每一道菜的样子。

我最喜欢围在父亲身后看他做饭的。父亲是家里最优秀的厨师,每一道菜,都是独具匠心的结晶——刀工精湛利落,调料精当,单配色就已经十分可口。小时候最期待的,就是回家好好吃饭,饭菜喷香,一边谈论着学校里的趣事一边评点着新菜色的口味。父亲总会说上一句:“倒是养了你们这一群刁嘴!”言语中总有得意之色。

由于厨大艺大,每次节日聚会绝对是他的秀场。甚至连书里的八宝蟹羹,都能在他手上吃到。而成长大概也是一种模仿,我总企图在模仿中寻找到一种安定感。我常常复制他的很多菜色,却始终炖不出那一锅冬日里浓香的鸡汤。

老家习俗,入冬是要进补的。父亲最喜欢摆弄一锅鸡汤。冬日的傍晚,他特意去养鸡场寻摸来的走地鸡,必是新鲜宰杀,只掏空内脏,清洗后蒸鸡下锅;再抓适量的沙参玉竹枸杞西洋参,一锅炖。炖是有讲究的,必是一只老古董大锅,下蒸架加足量的水,再把中锅装的鸡肉放进去。晚饭结束后起火开炖。往往是一家人饱饭后,围坐在一起喝茶聊天,弟弟表演着新学的魔术,妹妹又开始了她的单口相声,奶奶也会讲起久远的故事,客厅里回响起配合的笑声……而那一锅鸡汤,就在冬夜渐深渐浓的寒意里,渗出了浓香。

起锅了。爸妈先把带着鸡腿的头一碗汤盛给奶奶,接着从小排到大。一家人围着餐桌,分享着热气腾腾的进补汤。蒸腾的香气中,汤汁入口回甘,肉丝细嫩,这一碗仿佛是充满魔力的鸡汤,吃完常叫人全身都是通畅的暖意。而那一份味道总是让人回味。

在外地的很多个冬天,常常企图复刻这一份美味。一样的食材,一样的顺序,无数次尝试后终于有最接近的味道。可是一人一碗,盛起来孤零零地摆放着,总是吃不出那份热闹满足的香气。而看着剩下的那一锅汤,竟会有“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的失落感。

一如《饮食男女》中烟火气十足的片头。孤独的老父亲手起刀落,蒸炸炒焖煮,细细雕琢了一大桌的菜肴。满屋子腾腾的香气,只为了偶尔的团聚,却在冷漠的亲子关系中一点点消散殆尽。

于是更加想念家里的热闹与和气。想象着过年时候,家人团聚的场面,热闹的生气使得菜香蒸腾,萦绕成冬日里最温暖的饭菜暖香……

 



相关热词搜索:那一缕饭菜暖香


上一篇:冬暖美事
下一篇:女性之自由自立——电影《成长教育》观后感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