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思乡的诗人想回家

■杨钊

游子思故乡是中国古诗一个重要母题。这些离家的文人,或为求官,或为远游,或遭贬谪,或因边事,等等,离开熟悉温馨的小窝,车一程,舟一程,远赴他乡,山长水阔,眼见着草木不一样了,内心难免上下翻滚,触景生情想回家,写出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今日读来,依然让人唏嘘,让人敬佩。他们用文字点亮了我们思乡的灯。

王维在《渭川田家》写道“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傍晚,太阳落山了,牛羊也回来了,可是我那放牛娃咋还不回来?站在门口,依着柴门,在夕阳西下的时光,等待着,等待着,被家人牵挂,被家人期待回家,这是含蓄的话语,这是幸福的画面。王维另外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更为直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真情的流露,这是伤感的画面。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是多年漂泊游子归乡的悲哀。年少出门,老大而归,家成了远方,再回去,已是百年身,村里的娃娃一个个都不认识,曾经的“我”变成了如今的“客”,这对于作者贺知章来说,内心是苦的。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遇到故乡人,给家里人捎个口信报个平安,这是岑参的无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曾是李白的直白,如今已是海角天涯,妇孺皆知的名句。“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是韩愈对家的留恋。至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是王安石心里对家的呼喊。

思乡和明月有着巧妙地勾联,在汉语语境中,月亮似乎就是远方的家。弯弯的月亮,像小船,似乎可以载着诗人快回家;圆圆的月亮,像面饼,那好像妈妈亲手做的美味,快快回家团聚吧。皎洁的月光,像蜡烛,在幽黑的夜里照亮人的心,白天要做的事要说的话要见的人都不用了,于是独身在这明月中,不由得想起家,不由得想爹妈想爱妻想幼子想回家。

月亮是媒人,连起了家和游子,连起了眼前和远方。不能马上回家的游子,看到月亮,心里起初亮了,又很快凉了。想家却不能回家,看得到山这头却看不到山那头,想得到家里人却见不到家里人,内心是何等的伤感呀!于是有诗人感叹“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思想久了,回家是惬意的,是倍儿爽的。一向沉稳忧郁的杜甫一想到“回家”,就激动地写下了素有天下第一快诗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远方传来好消息,终于可以回家了,诗人激动万分,大喊着“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那是何等的快意!

思乡的诗人想回家,思乡的诗人难回家,于是有了千万思乡的诗歌,成为千古名句。

 



相关热词搜索:思乡的诗人想回家


上一篇:
下一篇:“引渡温暖”的尴尬与疼痛——读刘平勇小说集《天堂邂逅》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