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 汽车频道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记和平大坝木鱼木鸡制作技艺

作为和平泥鸡的“摇篮”,和平县大坝镇白石坑村备受关注,村中老艺人陈少波是和平泥鸡制作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唯一传承人。其实,除泥鸡外,白石坑村也是和平木鱼木鸡的“摇篮”。

百年传承 鸡鸣笙歌

记和平大坝木鱼木鸡制作技艺

作为和平泥鸡的“摇篮”,和平县大坝镇白石坑村备受关注,村中老艺人陈少波是和平泥鸡制作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唯一传承人。其实,除泥鸡外,白石坑村也是和平木鱼木鸡的“摇篮”。去年5月10日,第14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村中62岁的老艺人曾贞达制作的木鱼木鸡备受深圳市民欢迎,参展的几十个木鱼木鸡,更被当地市民和游客“一抢而空”。

在日前公布的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木鱼、木鸡制作技艺也是榜上有名。因木鱼、木鸡木身用火烧铁棍烙过,像被火烧过,孩子们称为“火哨”,吹起来音色圆润,非常悦耳,是粤赣客家山区孩童喜爱的传统乐器和玩具。


木鱼木鸡活灵活现。

儿童喜欢的“小玩意”

在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客家文化中,客家先民携家带口,爬山涉水,一路南下,繁衍生息,也带来丰富多彩的中原文化,木鱼、木鸡制作技艺也在南迁的洪流当中在白石坑村生根发芽,兴起,并代代传承。农闲和逢年过节时,小孩没有玩具玩,略会些木匠手艺的大人,便在新的乡土上重操旧业,制作木鱼、木鸡,一边为了让孩子有个玩具,一边也售卖补贴家用。

一把镰刀,一堆小块木头,一老艺人旁围着一群快乐的乡村孩子,这是当年常见的景象。曾贞达对此印象很深。他说,父亲曾凡信在世时,曾是村里制造木鱼、木鸡的“明星”,走哪都有一群小朋友跟着。曾凡信手艺精湛,除木鱼木鸡外,还会制作木猴、木狗、木狮等多个种类,倍受小孩们追捧。

制作不简单

曾贞达家依小溪而居,门前是一大片竹林。庭院不大,收拾得特别干净,显然是一个富足勤劳之家。曾贞达话不多,然说起一生的挚爱——木鸡、木鱼,却总是能娓娓道来,如屋前溪水般,不紧不慢,缓缓而语。

他说,幼时喜欢看着父亲制作木鱼、木鸡,初中毕业后就跟着父亲学习制作木鱼、木鸡。他边说边做,升好火盆,用烧红的火钻在切好的干松木片钻孔,再绘制精美的鸡型、鱼型图案,不到十分钟,一个活灵活现、形态憨厚的木鱼、木鸡就制作完毕了,一吹就发出清脆闪亮的哨音。他说,最难的工序是用火钻烙音孔,火钻有两种,一种是扁的,一种是圆的,力度及尺度必须掌握精准,否则吹不响。

寓意吉祥如意

每逢赶集日,曾贞达都会制作一些木鱼、木鸡到附近的热水、长塘、浰源、优胜等墟镇上卖,有些还挑到兴宁、梅州、龙川等地去卖,换回一些钱来补贴家用,最远还到过江西“三南”(龙南、定南、全南)地区卖,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交通方便了,就坐车带着木鱼、木鸡到附近乡镇墟镇上去卖。

和平县文化馆馆长王勤勉介绍说,一般在春节的时候,市场对木鱼、木鸡需求更大,这跟中国的传统寄予吉祥的寓意——鱼行,“年年有余”“吉庆有余”,寓意美满、富足、喜庆祥和是一致的。另外,木鱼、木鸡是儿童最早接触的动物形状玩具,具有一定的教化功能。虽如此,然木鱼、木鸡制作技艺传承堪忧。和平县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曾祥玺说,目前全县懂得木鱼、木鸡制作的手艺人已经不多,而且年龄也偏大,传承堪忧,亟需新的系统保护与传承手段介入。目前在白石坑村只有曾贞达在坚持着手工制作木鱼、木鸡的技艺。

本报记者 张涛






上一篇:老南瓜的芳香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