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正月十五闹元宵

正月十五闹元宵,似乎是大家潜意识中想当然的事,正如除夕除旧岁一样。然而仔细想来,你可能像我一样,又想不出闹元宵的事,究竟怎么闹?闹什么?

猜灯谜?闹花灯?打火龙?上灯?好多好多,你也许可以数出一大串,每个都觉得是,又觉得不是。这都是资讯发达惹的祸——都把全国各地的闹元宵,都当成自己的了。

身为七零后客家人,横跨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在崇拜金钱至上的当今,能想起的元宵节目真的不太多,相比较常见又隆重的,应该就是上灯了。

然而上灯也不是每族每房都有的。客家人,讲究的血脉,是传统,每个姓氏之下,又会细分为大房二房三房四房等等,这个大房二房三房四房其实就是最早来到此地居住的祖先,而生下的儿子,就是这样一代一代繁衍下来的族人。我的故乡丰稔镇礼堂村,以邹姓居多,而邹姓又分大房二房三房四房,我所在的大房,因为一直单传,相对人丁较少,就没有上灯这个习俗。而其他房则人丁兴旺,每年都会举行盛大而隆重的上灯仪式。

添灯,即添丁,过去一年中所生的男丁,都会在这个时候,在祠堂上挂上一盏自制的花灯。这个过程,在以前,往往神秘而不外宣,由族中年长且有威望的老人举行仪式,程序一套一套的,庄严、隆重,很有仪式感。现在则开放多了,生男生女的都可以去上灯,图的是个传承,是热闹,是喜庆。

上灯往往是好几天,全族男女老少都来,仪式是仪式,仪式之外就是团聚、聊天、胡吃海喝。还会聘请民间演出团体前来助兴:打马灯、舞狮子、看电影,一个都不能少。

年少时的我们,最中意的就是看电影了。什么《铁道游击战》《地雷战》《地道战》,百看不厌。再后来,《少林寺》《济公传》,一场比一场经典。所以,那时候,哪里有上灯,哪里就有我们,过村过寨都是常事,我们是奔跑在村道上的快乐小精灵。

读书后,那时的传统是出了正月十五就开学,就是说过了元宵就得去上学了,从那时起,我们对元宵节是又爱又怕了。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和本世纪零零年代,全民都在讲经济的那些日子,人们对上灯这类传统习俗,是有所看淡的,很多地方都没有搞上灯这个习俗了。有的直接捐钱了事,上灯点灯,就让族人代替,简单、敷衍,也就失去了那种意义与味道。现在,随着国家提出“四个自信”,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我们也应当“文化自信”,很多习俗也恢复了。有的地方甚至因为文化的交流与交融,把别处的习俗也带进来了,如舞香火龙,以前是比较少见的,现在很多村都有了,至于打马灯、舞狮子,更是每村必有了。当然,新兴的大妈广场舞,才是每节必有的新习俗。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像猜灯谜这些以前费脑的,且绕有兴趣的传统节目,已变得简单。但无所谓,我们要的是这种气氛和味道:无谜不元宵吗,在广场挂上灯笼,写上灯谜,大人小孩边看边猜,也是闹元宵的重要节目。

正月十五闹元宵,你闹了吗?没节目?不可能的!到商场去买包汤圆,芝麻馅的也好,花生馅的也好,煮上一锅,一家人围着,热腾腾的吃上一大碗,其乐也融融的。

作者:那云






上一篇:元 宵
下一篇:“怪人”陈老师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