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燕语呢喃

■尘土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黄莺的歌喉还没有彻底婉转,燕子就开始贴着含香的马蹄,疾疾地翩然飞来。细柔的呢喃从湛蓝的天空滑过,如同春姑娘的一行脚印,芬芳了村庄的角角落落。我的心就飞了起来,仿佛燕子伸出翅膀,抵达故乡熟悉的屋檐。

燕子是忠实的候鸟,报春的精灵,它们随春而来,预示生机勃勃的开始,郁郁葱葱的到来。“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这样怀旧的童谣曾经在我的年华里响起。青春一遍又一遍在重复播放的歌谣中逐渐褪色,但是,每年飞来的燕子依然年轻可爱,依然活泼机灵,依然用轻柔的叫声给眼前的春光押韵,春天也因燕子的呢喃变得更加楚楚动人。

一袭黑白相间的长裙,一把细细纤纤的剪刀,斜斜地掠过打开的窗前,燕子优美的身姿出没于寻常百姓人家,每年都有说不完的鸟语,道不完的衷情。“南燕归来喜报春,呢喃百转唱歌声。檐下衔泥筑新巢,窗外妩媚增欢欣。”这就是春燕,燕子灵动的身影,婉转地鸣唱,成双成对地劳作。燕子给花穿上斑斓的衣裳,给柳描画弯弯的叶眉,给季节剪裁出明媚的大好春光;燕子把轻盈给了姑娘,勤劳给了农人,祥瑞给了收获。它的泥巢,是人们出门进门仰望的福音。

燕子筑巢通常选择高大宽敞的屋子,低矮的贫寒人家不会得到它的眷顾。燕子建巢选中了谁家,就是谁家的福分、福气,谁家能听到燕子的叫声,就是一桩美好的事情。因而家乡的人们都善待鸟儿,特别喜欢燕子在自己家安窝。燕子也颇具灵性,它们多半认得故家。冬去春来,燕子归来寻旧垒。有人曾给它的脚爪上绑上红丝绳做记号,当看到第二年飞来的燕子还是去年的那一只,每每倍感亲切,为燕子的深情厚谊所感动。

小时候,我多么渴望燕子占据我家的屋檐,甚至做梦都听见呢喃的燕语,唧唧的,充盈着我的耳鼓。可是我很少看到燕子飞进我家的大门,幼小的心灵就多出了几分失落。

直到有一天,像往常一样,我放学回家。走进门槛,蓦然听到房梁上有燕子的呢喃,我高兴得心里绽出了花蕾。长久的仰视中,我对那两只栖落我家低矮门楣的燕子顿生感激之情。从此,我百般呵护。走路蹑手蹑脚,怕惊扰它们的生活;说话轻声细语,怕惊醒它们的美梦。

燕子的光临给我的生活掀开了新的一页,每天早早起床,或者放学飞奔回家,我总要坐在燕窝下,敛了杂念,屏了声息,或静静聆听燕子喁喁私语,或昂首注视它抖动羽翼,心中总是对它们充满了真诚的祝福。不久,燕子孵化了一窝小燕子,在大门里飞进飞出的欢乐感染了我。我看到几只毛茸茸的乳燕,张着嫩黄的小嘴,正探头张望等燕妈妈回来喂食,看到燕子母亲和它的孩子们亲密地吐哺喂食,啁啾不停,春天的一切就在我眼前生动活泛起来。这让我至今铭记父母健在时劳作的背影,是他们给了我傲岸凌云的骨气和出人头地的梦想,他们的恩情融入我的血液,绵延在我的灵魂深处。

很久以来,在我眼里,燕子是春天的音符,生命的主题,也是勤劳的化身,幸福的象征。燕子不慕奢华,安居泥巢;不贪新欢,双双厮守;不计辛劳,爱抚后代;不忘故土,怀恋旧巢,更不借巢生卵,苟且偷生。即使给它搭好再漂亮的鸟巢也不会住,依旧凭借自己的辛劳和汗水,衔来春泥、草茎,沾着对生命的热爱,执着地构筑爱巢,它们更懂得生活的真谛。

燕子在远处叫了一声,窗外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燕子衔泥,春天便已揣在了我的心里。这个春天,除了美丽,还有思念与守望、感恩与敬畏、幸福与温馨。

 



相关热词搜索:燕语呢喃


上一篇:春耕开犁忙
下一篇:往后余生,我们执手世外桃源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