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清明情思

在春光明媚的四月,我们迎来了传统习俗中最重要的春季节日——清明节。

清明,是一个走过2500多年的节日,不仅是一个自然节气,还是二十四个节气中唯一一个将农事节令演变成民间节日的节气。

清明节又叫寒食节、踏青节、孝亲节、感恩节,在众多文人墨客的眼里还是一个春雨滋润的文化节。

清明,是一份守候祖祖辈辈的祭典;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也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是一个人情味和文化味兼具的节日。

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家家户户都去扫墓。有的去革命烈士纪念碑;有的在自己亲人的墓前,烧上一些纸钱,以代表自己的哀思。

清明,是一个寄托哀思、流露真情的日子,是一个拥抱自然、沐浴心灵的日子。我怀着感恩的心祭奠我已故的亲人。站在先祖和亲人的墓前,我心潮起伏,思绪万千。按照故乡以前的习俗,在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这天,我也不例外,去祭拜已逝的亲人。

清明,是一个令人难以割舍的文化符号。它不是涂在表面做给别人看的,而是融在人们的血脉中。清明扫墓,为祖先斟一壶清酒,向前贤献一束小花,在心中留一份感恩……清明,是一个生者与逝者、现在与过去、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进行多重沟通交流的节日。在万象更新的氛围下,“知恩图报”,进行“祭之以礼”的追思;为已逝的祖先、亲人和所有追慕的逝者庄重地送上一份思念、一份敬意。望着袅袅升起的纸烟,我默默祈祷,但愿这些纸钱能让先祖和亲人成为富翁,从此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的生活。

清明,是一个与历史和未来做精神交流的日子,也是一个体会爱与被爱的日子;这是一个感悟自然谐流转的日子,也是一个让心灵享受文化沐浴的日子。孝与感恩是以孝敬父母为本的孝道文化的基本元素。孝是感恩的前提与基础,感恩是孝的体现。孝是人内在的品质,感恩是人外在的品行。

生与死始终缠绕着人类。生命有限,精神无限。轻轻地献朵花,深深地鞠一躬,拂去墓碑上的轻尘,思念的热泪夺眶而出……

不管有雨无雨,清明在人们心中总是一个湿漉漉、沉甸甸的日子,人们借助扫墓等祭奠方式,传达一份孝心和真切的怀念。通过祭祀活动,既缅怀先人的恩情,又教育后辈孝敬老人。

清明是心头的一缕烟,烟中飘荡着无尽的思念;清明是心头的一只船,船上满载着浓浓的牵挂;清明是心头的一杯酒,酒中盛满沉重的哀伤。清明节是人们不忘人生根本,对祖先永怀感激之心的孝思和敬畏的一种表达。清明节也是体悟生命流转、寄予无尽情感的日子。轻轻拭去墓碑上的轻尘,献上一束淡雅的小花,不必刻意供奉奢华的祭品,或许,仅仅是陪在逝去的亲人身边,默默祈福、追思往事、倾吐心声,留住珍藏在心的那份感恩,已经足够。无论是祭奠祖先,还是缅怀先贤,抑或追思亲人,感恩,永远是清明时节生者不变的深情。

古往今来,人性中某些共同的、美好的感情,四海相通,古今相通。正因如此,清明节才会成为一个流传千年的日子;清明时节的细雨,才会绵绵不绝地纷纷而至,这大概就是和人们心中哀愁的感应吧。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生者总是会不断地成为逝者。在每次忆起先祖和亲人们的音容笑貌时,人们的心中总会有些酸酸凉凉的感觉。哪怕是十年、几十年,这种感觉也不会减弱、消失,反而会变得更加强烈。

他们的灵魂在我这里得到了升华,他们的美德在我身上得到了延伸。请春风带去我对逝者的思念,请春雨和着我的泪水洒在墓前去滋润逝者的心灵。

作者:杨立谦






上一篇:清明时节忆母亲
下一篇:又到清明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