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觅故乡鹧鸪啼
阳春三月的一个周末,我陪着老母亲再次回到故乡。正是“江南三月鹧鸪啼”的时节,万物复苏,花鸟虫鱼,竞相活跃,一派生机盎然的春色。
曾记得小时候在故乡,每年清明谷雨时节,经常能听见房前屋后山上鹧鸪鸟那响亮的啼叫声“各过各啊哥哥”,和着其他各种各样的鸟鸣声交织成家乡喧闹的自然界交响乐曲。有时候跟随父母到田间地头去劳作时,经常会遇到从草丛中忽突飞出的鸟,其中羽毛花花绿绿很漂亮的就是鹧鸪鸟。记得那时候野鸟多成灾,刚播下的稻谷和花生、黄豆等作物还没来得及发芽成秧苗就被饥饿的鸟偷吃,地方政府允许村民有条件可以适当捕杀破坏粮田的鸟类。那时候的鸟带给年少懵懂的我很多乐趣,我与村里一群淘气的小孩子最高兴的就是有机会去掏鸟窝,有时候可以掏出几枚小小的点缀着花斑的鸟蛋,有时候可以掏出长着细细绒毛的小鸟。鸟蛋很快会被饥肠辘辘的小伙伴们放在火堆里烤熟吃掉,小鸟则成为了宠物小玩具,不过最后都是养活不了几天;大人们捕杀到的成鸟基本上都是给各家的小孩子打牙祭了。众多鸟类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鹧鸪,我喜欢鹧鸪那黑白相间、花花绿绿的漂亮羽毛,喜欢鹧鸪那洪亮的鸣叫声,更喜欢鹧鸪肉那鲜美的味道,是当时自己穷困生活中最有滋味的肉食奢侈品。
后来自己离开故乡外出求学并在城市工作生活后就很少回家乡了,家乡的山山水水和美丽的鹧鸪鸟就留在了童年的记忆中。期间,虽然每年都有几次回乡省亲时刻,但每次都是匆匆而去,匆匆而回,心思纠结于日常琐碎的世俗生活中,竟然未曾再深入去关注那啼叫响亮的鹧鸪。只记得每次回到家乡,都感觉到房前屋后山上曾经茂密的树林日渐稀少,曾经热闹非凡的围龙屋逐渐冷落,曾经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们各奔东西外出谋生去了,屋门前那一片片曾经绿油油的稻田也已经是满目荒芜,杂草丛生。
我漫步在老家的房前屋后,耳边传来母亲和婶娘们的絮叨,说现在老家已经很少人居住了,也很少人种水稻、花生等庄稼了,大部分人家都陆陆续续在附近县城买了房子搬出去住了,也有一些人家迁到墟镇附近的新村居住了。我们小时候曾经集中居住的砖瓦老房子早已经没人居住,有些老房子因年久失修已经倒塌,只剩残墙断瓦;房前屋后曾经种满油茶树的自留山上,有很多已经被改种上了外来物种——桉树,据说这是一种能够为农民带来经济效益的速生林。
此时此刻,我心头禁不住涌起了淡淡的惆怅。母亲和婶娘好像看出了我的心事,向我解释说现在老家山上已经很少看见成群的野鸟了,特别是我们小时候常见到的鹧鸪、斑鸠以及偷吃小鸡的老鹰等大型鸟类,她们已经有将近二十年没有见到过了。
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一切都在慢慢发生变化,漫步行走在故乡的土路中,我在心里无声地叹息着,记忆中的鹧鸪啼叫该往何处再觅踪迹?
作者:朱伟亮
上一篇:苜蓿
下一篇:探访紫金县瓦溪镇具有三百余年历史的古塔——上濑文笔塔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