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且向青山草木寻

“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吹响以来,从天寒地冻的太行山区,到荒凉偏僻的陇西荒原;从巍峨险峭的大山深处,到透风漏雨的棚户陋室,都能够感受到精准扶贫的春风拂面而至。就在三年前,我与河源海关郭英同志一起,受组织派遣,来到原中央苏区五华县水寨镇中洞村驻村扶贫。

或许是因为投身于脱贫攻坚第一线的缘故,过去熟读的一些诗词名句,不时浮现在脑海。萦绕心头的,不是呢喃阳春的芬芳明媚,也非吟咏仲夏的烂漫活泼,而是发人深省、催人奋进的傲霜斗志。在驻村扶贫的日子里,每当夜深人静独处一室的时候,细细品味,深思一番,感觉狭小简陋的宿舍不再清冷,心中仿佛流淌着一股暖流,百感交集,夜不能寐。

时令虽然大雪临,寒凉还伴若深秋。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大雪”当天,是我到对口扶贫中洞村的第三个年头。

春深景秀五华行,扶贫为媒结善缘。当我作为一名扶贫队员第一次踏进中洞村时,感觉一切都是新鲜的。这个地处五华东北部山区的革命老区村好像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等待我们去揭晓。扶贫工作千头万绪,干部群众翘首以待,一场“爱心父母”牵手困境儿童活动打响了第一炮。随着相关工作的逐步推进,扶贫队得到了村民的初步好评。

文化甘霖滋万物,今朝中洞现清明。为贯彻精准扶贫精神,促进潮客文化交流,我给中洞村党支部书记邓小桃提出建议,邀请周边揭阳市的文化志愿者来贫困山区开展文化采风交流活动。揭东区书画志愿队深入到中洞村开展“送文化”活动。文化志愿者给贫困山区的学生赠送了学习资料、文具用品及文学书籍一批;作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我也给中洞小学赠送了散文集《温暖》一书200册。文化志愿者现场吟诗作对,大家创作热情高涨,纷纷即兴挥毫泼墨,现场创作了《咏中洞》《满园春》等一批诗书画作品赠送给村委会和学校;并与学校师生和当地书画爱好者展开学术交流,受到干群和师生的普遍欢迎和赞扬。

顿雨犹催千岭润,闲云乐奏万家吟。国家第四个扶贫日,在我的大力争取下,本人所在的单位慰问组走访贫困户并送上节日慰问品,参观了电子加工厂、肉牛养殖基地等惠民脱贫造血工程。三年来,通过拨付扶贫款、派专人驻点协助扶贫工作、爱心捐赠等实际方式,切实推动该村的脱贫工程,建设了很多惠民、帮助就业、完善公共设施设备等脱贫工程,群众受益良多。

“五华岂无华彩,中洞别有洞天。”这是文友撰赠我的书联。广州海关党组书记郭辉在一线看望扶贫队员时,到我的房间嘘寒问暖,亲切地赞扬这副对联写得好,写出了扶贫队员的情怀。寒冬腊月,我联系广东广播电视台现代教育频道《自小不凡》栏目组来到中洞小学,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爱心起航·情系中洞”大型公益活动!各种有趣的游戏,把省城广州的小伙伴与梅州小朋友牵系在一起,共同为晚会献上精彩的节目,孩子们顶着寒风超常发挥,表演精彩的节目,博得观众的热烈掌声。来自广州的孩子带上自己创造的“双胞胎”熊公仔,把其中一只熊公仔赠送给中洞小学的小伙伴,将“一熊一公益”的理念贯彻到底,为山区的儿童送上关爱与陪伴。第二天,亲子公益团继续出发,前往扶贫产业——中洞肉牛养殖场开展农家乐体验活动!农民伯伯的手把手示范,孩子们对耕作很快就上手了,原本城市里娇生惯养的孩子们化身为勤奋的农民小帮手。一家老小通过这次农家乐的体验,不仅孩子们学到了本领,而且家长也获益良多。广东广播电视台《自小不凡》栏目组还给中洞村赠送“爱心村委·情系中洞”的锦旗。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扶贫干部是要有“文化”和“情怀”的,当郭书记看到我宿舍墙上的这幅《寒梅傲雪》贴纸图时,连声称赞“好”;他仔细翻阅了我的散文集《温度》,说要带回去好好看看我这位扶贫队员的文化情怀;当他看到“为人民服务”的毛体书法和背包时,肯定了这种可贵的精神在扶贫队伍里仍然能够得到发扬。在离开中洞村时,郭书记握着我的手说:“老黄啊!你在扶贫中扶出了文化情怀!”

一年节序轮番转,且向青山草木寻。我更加坚定了留在山区继续扶贫的信念,在接下来的扶贫攻坚战中,一定要一如既往,乘胜前进,做得更好!三年来,我在各级报刊网站发表扶贫信息稿件约30篇。接下来的两年时间,我要继续做好扶贫宣传及相关工作,把大山深处春的讯息带给远方。

有人说: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认为,贪图享乐、极奢一时,只是微小世界观里苟且的欢愉,而诗里蕴涵着远方的理想,是在万里晴空上徜徉的喜悦。只要心中有诗意,脚下就会有远方。汪国真的代表诗作《热爱生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们扶贫人,既要有理想,革命意志高于天;更要有行动,踏石有印,抓铁有痕,不负党的重托、人民的重托、时代的重托。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珍惜现在的一切,在接下来的扶贫道路上,时刻牢记革命前辈的无私奉献精神,因为这是一项一定能开出灿烂之花的事业。此时此刻,我想借毛主席的诗词《卜算子·咏梅》与大家共勉:“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作者:黄春宇






上一篇:又是桑葚红紫时
下一篇:老妈做的家乡小吃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