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 汽车频道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记东源县上莞镇新民村君陈小学

7月9日,顶着烈日,来自河源技师学院的两位老师用器械测量了中共河西县委旧址——君陈小学的遗址,拟通过电脑绘图等技术复原学校昔日旧貌。

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红色故事

——记东源县上莞镇新民村君陈小学

 

7月9日,顶着烈日,来自河源技师学院的两位老师用器械测量了中共河西县委旧址——君陈小学的遗址,拟通过电脑绘图等技术复原学校昔日旧貌。已是91岁高龄的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队河源市区老战士陈速影也专程赶到东源县上莞镇新民村君陈小学遗址现场,口述当年在学校求学的历史并宣讲君陈小学的光荣历史。他们都是新民村党总支专程派人请到村里的,目的是为了建设村红色基地——河西县委旧址。


陈速影(左)口述在君陈小学的求学史。

“君陈”二字寓意深

“君陈”,是西周时周成王手下一名臣,相传其孝顺恭敬,又孝顺父母,又友爱兄弟,多次受到周成王赞赏。《尚书·周书·君陈》曾记载,“惟日孜孜”,意为劝导人勤勉,学知识不要偷懒。陈速影说,据传君陈小学以前是当地陈氏族人在清末时建的一间私塾,名曰“大丘书屋”。中华民国建立后改为君陈小学。

陈氏族人以“君陈”为校名,教育后人要孝顺恭敬,表达了一种美好的愿望。这从当地一陈氏祠堂保存至今的一块匾“愿学君陈”亦可见一斑。由于在当地影响甚远,抗日战争爆发后,君陈小学纳入政府编制,改为上莞乡国立中心小学,附近村小学的五六年级学生皆在该校就读。

记忆中的君陈小学

1943年下半年,成绩优异的陈速影转学到中心小学读五年级,当时攻读6门功课,即国文、算术、自然、地理、历史、公民。他说,当时教员素质很高,有些还是国立中山大学毕业生,对学生也很好,尤其是当时学校抗日氛围比较活跃,他还学会了唱一些如《延安谣》《保卫黄河》《二月里来》《长城谣》《义勇军进行曲》《吕梁礼赞》《毕业歌》《松花江上》等抗日歌曲,70多年过去了,至今仍会唱。

记者从陈老根据记忆画出的中心小学平面图可看到,小学大门口正对着半圆形的鱼塘,跨进门,左边堆放柴草,右边则是厨房,穿过天井,就来到二门,墙壁上书写着“读书救国”四个大字,每个字达一米左右,十分醒目,二门门楣上有匾,题有“大丘书屋”。除篮球场外,整个校园呈回字形,有走廊可通往各个教室或宿舍,除宿舍和教室外,有假山和金鱼池、花坛,最让他难忘的还有一个水井和四方亭。陈速影估算说,校园几近方形,整个面积应该是900平方米左右。校门口鱼塘里养的鱼也肥,伙房师傅经常捞几条给师生解解馋。

1945年上半年,陈速影以全校第一名的好成绩结束小学生涯。当年,韶关南雄中学在抗日战争期间也在上莞办学,1945年下半年,南雄中学由上莞镇李白村搬到中心小学办学,陈速影继续在这里读中学,直到1946年年初,南雄中学搬回韶关办学。2016年,韶关南雄中学为纪念建校100年还专程派人到小学遗址探访。

君陈小学不简单

不幸的是,君陈小学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时被拆。不过,君陈小学的光荣历史不会被遗忘。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河源市委党史研究室编的《广东省革命遗址通览》第11册中记载,君陈小学——中共河西县委旧址。

1941年春,中共东江后方特别委员会(简称后东特委)根据当时斗争形势,以及河源县自然环境,为便于党组织的领导和活动,以东江河为界,东江河以东设立为河源县委,也称河东县委,东江河以西为河西县委。1941年9月河西县委建立,首任书记为李福民,河西县委下辖上莞、三河、畲寮、新寨、老围等五个区,负责组织、开展河西地区的革命斗争活动。

1942年1月,后东特委决定各县委设立特派员制,河西县委特派员为章平,副特派员为郑重文,1943年1月,章平调离后郑重文任特派员。当时,郑重文在上莞乡国立中心小学以教书为掩护开展革命工作,组织革命活动。河西县委机关就设在上莞乡国立中心小学。除郑重文外,程光、黄绮芬、张基、陈志英等也在该小学以教书为掩护,从事革命工作。陈志英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同年7月,到中心小学任教,同时参与组建上莞农民抗日救国会和农民抗日自卫队。1942年春夏间,“上莞农民抗日救国会”成立,陈志英任会长,积极宣传抗日,组织开展“减租减息”运动。

恢复武装斗争后河西区第一期党员骨干训练班就在上莞乡国立中心小学举办。据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队老战士林洋波曾回忆说,1947年冬他接到通知,第二天上午前到上莞陈寿尧和陈粤家报到,晚饭后到中心小学办班,参加人员带日常生活用品和被席并带足一个星期的伙食费,当晚依时到达参加学习的有20多个党员,开了动员会后就分组参加学习,当时提出口号: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打倒地主阶层,一切权力归农会……

记者了解到,新民村党总支高度重视旧址修复工作,将其列入村党建重点内容,目前正在进行收集资料和立项工作,依托帮扶单位深圳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的力量,筹措资金拟采取原址复建和建设红色纪念馆的形式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

本报记者 张涛






上一篇:夏天的故乡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