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执著大海的泉水
■蒋华
唐人王维《栾家濑》中写道:“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山居秋暝》中又写道:“空山新雨后……清泉石上流。”从用字看,“泻”和“流”字都写出山泉流淌的情态,特别是“溜泻”两字,溜是光滑之意,泻是快速流淌,“溜泻”两字更突出流水湍急的样子。从原因看,这是有了“空山新雨”“飒飒秋雨”的强大补给,才泉源充沛、流量充足,“飒飒松上雨,潺潺石中流。”甚至充足到一夜山雨,就连满山树木的树梢都成了飞流直下的小银河。“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都在说明,山雨就是石上流泉和“树杪百重泉”的总供应商,正源源不断地提供充足货源,激活山中流泉们欢快流淌,仿佛压根不存在节约用水问题。反过来说,如果没有雨水的补给,山泉就会自动放慢流速的脚步——“秋水日潺湲”,而“潺湲”正是水流缓慢之意。总之,王维以上的诗句似乎都暗含着山雨与山泉的“源”与“流”的关系。
从诗境上比较,若将“浅浅石溜泻”“清泉石上流”这两句诗的意境进行浓缩,就接近南宋杨万里《小荷》诗的意境:“泉眼无声惜自流。”杨万里的一个“惜”字写出泉流的情态,正从细小的泉眼里无声淌出,仿佛珍惜用水似的。哪像王维诗中的山泉,潺潺溜泻,肆意流淌。从此角度说,“泉眼无声惜自流”真是“浅浅石溜泻”和“清泉石上流”的水流微量版。怎不让人担心,再无雨声的供给,杨万里的泉眼将面临断流的危险。自然这也含有雨水与泉水的“源”与“流”的关系。
从水流的声音上比较,随着障碍物不同,水流发出的音响也就不同。杨万里的泉眼,因为没有什么明显的障碍物,所以无声细流。而王维的泉水,都饱受山石的制约和考验,所以,一是发出潺潺之声,“潺潺石中流”。二是发出喧哗之声,“声喧乱石中”。三是发出呜咽之声,“泉声咽危石”——这个“咽”字真是神来之笔,模拟出泉水遇到障碍的石头,发出哽咽的声音。正似白居易“幽咽泉流冰下难”诗句所发出的艰涩呜咽的声音。也因为水声大小的不同,直接影响结果的不同。王维“浅浅石溜泻”发出湍急之声和溅起的水珠,都惊吓到了正在觅鱼的鹭鸶,上下飞过不停,“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而杨万里的泉眼细流,无声无息,才使那只蜻蜓肆无忌惮地立上小荷的尖尖角上,“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无需飞出小池。
但不管是“泉眼无声惜自流”,还是“浅浅石溜泻”“清泉石上流”,都永远以“终归大海作波涛”的忠贞使命,“避高而趋下”地执著流淌,成为大海的新鲜血液。尤其是王维诗中的山泉,纵使“众山不许一溪奔”,阻拦得它日夜发出“咽危石”的痛苦呜咽;纵然“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伤痕累累、面目全非,也以“声喧乱石”的坚定呐喊,由上而下的那种闯劲,冲破层层山拦石阻,奋不顾身、勇往直前!——“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行到水穷处”的王维就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而一轮唐时明月,永远朗照它们前进。“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化为一溪雪,也在前进的路上!杨万里有力地说,“等到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就是肯定的见证!
上一篇:王蒙的爱情之问——读王蒙《生死恋》
下一篇:钟叔河先生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