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织补大师

男人的新T恤,早上穿出去,晚上回来,后背有个绿豆大的洞。看那洞眼,应该是在饭店吃饭,酒多了点,椅子后背拉的。纯棉针织的衣服,三百多块买的,后背破了这么一个洞,还怎么穿出去?埋怨男人不爱惜。男人自知理亏,不争辩,说自己不讲究,照穿。他照穿,丢的是他老婆的脸。

记得步行街有个织补摊子,也见过有人送衣服去那里补。我带着洗干净的衣服去试试,看能不能修好。果然,织补大姐还守在摊子那儿。平日里,我没有精致高档的衣服,也不会那么俭省,无需和这个行当打交道,只当街景一样看过。靠近大姐,才发现她肤色黑得发亮,应该是这个巷子风野的缘故。夹在店铺之间的小巷道,夏天风热,冬天风寒,女人哪经得住四季吹。

停下小电驴,拿出男人的T恤,翻到破洞处,问大姐,这个能不能补。自然是能的。不放心又追一句:洞在后背开阔地方,又是浅色的,补了有痕可就丑死了。我对织补没把握。大姐指指身后悬在高处的“精工织补”牌子,让我放心。问价,这么一点大的洞,竟要45元,着实吓我一跳,一件衣服的六分之一去了,下手太辣了吧。

有点不舒服,觉得织补大姐拿捏我。如果不舍这45元,那么,这几百元的T恤就是一块破抹布。只好补。大姐说可以明天来拿。正好没事,就当花45元看一场织补秀。我很想知道绿豆大的破洞补好,如何就需要六斤猪肉钱。

大姐先用一个小号的绣花绷,将破洞处绷紧。又用细针从T恤下摆里边挑出一根线,又挑出一根线,来回挑了五六根,这就是织补备线。难怪我问她能不能找到与T恤一模一样的线,她让我别烦,保证一个颜色,奥妙在这里。备好了线,大姐眼睛凑在一个带放大镜的架子上,借助放大镜,分辨破洞周边的经纬线,按照纹路,来回织补。针脚伸得很长,在破洞周围一寸左右抓牢,经得住拉拽。从衣服下边抽出的线细如发丝,又是二次利用,大姐在送针拉线时都悠着劲,不敢太用力。

大姐一直专注织补,想问问她从什么地方来,又怎么在我们这个地方站脚,一月收入多少,城管收不收管理费等等,人家无暇顾及,那样的姿态,坐禅入定般保持一个多小时。我就坐在对面的小凳上闲看。针线筐边上有个名片盒,捡一张拿过来:织补大师王翠香,有刺绣厂和沿海城市大型制衣厂工作经历,专业织补羊绒衫、羊毛衫、真丝衣物、羽绒服……末了,还有联系电话。与其他名片还有个不同,上面有她自个儿的真人照片,笑容明亮,可亲可信。敢自称大师,工作内容、联系电话一目了然,还以头像展示真诚坦率,女人自我推销的本领比大学营销系毕业生管用。

在我等衣服的当儿,来来回回有五六个人拿着衣物来织补,有新牛仔裤被汗撕炸了,有真丝裙子须边了,也有貂绒大衣蛀了洞……都是扔了可惜,不补又不能穿,和我这件意思一样。虽然现在人买衣服很勤,淘汰快,也有一些因质地或意义,被多次利用。织补的收入,虽撑不死,也饿不着。粗略算一下,等人的时间,织补大师王翠香接下的业务,手工费大概有四五百块,也可能是两天的工作量。

一张小板凳,一个针线盒,一堆衣服,一年四季安静地坐在那里,埋头飞针走线。有人戏称她为织女,蛮好听的,就是不晓得牛郎在何方。还是趁她忙里偷闲了解了一些信息:湖南人,在东北学的织补手艺。跟老乡们到南京谋生活。大城市竞争太激烈,生活成本又太高。偶然的机会来这里,靠技术站住脚,靠脸熟回头客多,舍不得走。牛郎和娃娃们都在老家,她挣的钱大多汇回去,盖房,供娃娃们上学。再苦几年,娃娃们能自食其力就解放了。

大姐说,拿到她这儿来修补的衣裳,要么是上档次的,要么是心爱之物,都是要花心思的。我点头,还惦记着一直没弄明白的收费标准,大姐憨憨一笑,根据织补大概需要的时间来定,不好明码标价,但绝不会欺负人。我的小气被大姐看出来。

也许手中的物件将要修补完工,大姐的紧张有所松弛,话也多了起来。大姐说织补不像家里打补丁,一块布贴在破洞外面,补上就成。织补要根据衣裳本身的纹路,细针细线在破洞周边重织经纬。大姐的话,有点专业性,我似懂非懂。不过她将织补好的T恤往我面前一摊的瞬间,我被镇住了。怎么看都看不出这衣服曾经破过洞,完全是刚买的样子。真是太神奇了!

在我的惊叹声中,大姐露出了自信的笑容。靠技术方便别人,养活家人,织补大姐的幸福稳稳的。连忙掏出50元奉上,大姐要找零,我赶紧摇手,告诉她不用找钱,多给的5元专门表达我对她劳动的尊敬。

作者:王晓






上一篇:苦藤上的甜瓜
下一篇:一个人的时间博物馆——读《一器一物:遇见旧时光》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