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专题报道 > 阅读新闻

巩固提升生态环境核心竞争力

日前,《河源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出台。《方案》要求,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推进资源能源高效利用,推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消费方式,不断提高公众参与程度,推动建设节约低碳型社会。努力把河源建设成为全省绿色发展的示范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排头兵,走出生态河源、现代河源相得益彰的发展新路。

推动建设节约低碳型社会

 

我市将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巩固提升生态环境核心竞争力

日前,《河源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出台。我市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和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以及省委书记李希在河源调研时的讲话精神,积极抢抓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绿色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重大机遇,努力把河源建设成为全省绿色发展的示范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排头兵,走出生态河源、现代河源相得益彰的发展新路。

保护:巩固提升绿水青山优势

《方案》提出,要实行最严格和高水平的保护,坚决打赢碧水保优战、蓝天保卫战、净土防御战、森林保卫战、涉农治污战,巩固提升绿水青山优势。

在蓝天保卫战中,我市将加强移动源治理,开展柴油车污染治理,划定市区中、重型柴油货车先行区域,开展重型柴油车专项整治,加强对假国IV等套改车辆的打击,规范车用尿素加注,强制报废不达标车辆,到2019年底,完成遥感监测网络布局。同时,严格面源污染控制,建立施工扬尘项目清单,严格落实工地现场围蔽、砂土覆盖、路面硬化、洒水压尘、车辆冲净、场地绿化等“六个100%”和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工地安装扬尘在线监控系统的要求;到2020年底前,城市建成区所有散装物料运输车辆实现全封闭运输;全面加强工业企业堆场及矿山扬尘污染控制,城市建成区外围5公里范围和规划区域内不再新设置采矿权,原有的露天开采矿山及碎石场(厂)依法有序退出,并进行环境恢复治理。

在涉农治污战中,我市将大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控制农业面源污染,规范畜禽养殖。特别在畜禽养殖方面,我市将优化畜禽养殖布局,依法依规扩大禁养区范围,实行禁养区专业户以上养殖场全面清理,限养区养殖总量只减不增,适养区规范养殖,坚决整治非法养殖行为。

发展:推进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我市将实施高质量发展,优化绿色发展空间和环境,加快发展绿色工业,着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大力发展现代林业,全力打造全域旅游河源样本,积极推进水产业发展,大力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推进绿水青山不断转化为金山银山。

在优化绿化发展空间和环境方面,我市将构建协同发展国土空间格局,完善绿色生态空间格局,打造现代化生态新城,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我市将大力完善连通粤港澳的交通基础设施,深度对接“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把河源打造成为“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延伸区。同时,积极承接大湾区的产业纾解、延伸和功能拓展,推进与大湾区的产业共建,形成同一产业链、不同价值链分工;推动建设环珠三角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和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带重要基地;积极对接大湾区政策体系,推进政策法规、产业准入、政务服务、技术标准、资格认证等领域的合作对接,共同构建开放互通的政策环境。

此外,《方案》提出,我市将全力打造全域旅游河源样本,打响万绿河源品牌,着力构建以绿色山水为主线,以客家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恐龙遗迹文化等为底蕴,以原生态为亮点的大旅游格局。同时,打造乡村精品旅游线路,强化景区景点整体效应,突出客家人文特色,推动分散的景区景点与美丽乡村、特色小镇串珠成链、连线成片,创建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精品民宿和美丽田园综合体、农业主题公园、特色农业小镇,打造一批美丽宜居乡村片区和乡村旅游产品,推动农业与休闲旅游、饮食民俗、文化传承、教育体验、健康养生等产业的融合,拉长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

参与:推动建设节约低碳型社会

《方案》要求,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推进资源能源高效利用,推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消费方式,不断提高公众参与程度,推动建设节约低碳型社会。

在生活消费方式方面,我市将坚持“公交优先”的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战略,增加公共交通投入,优化调整公交线路,到2020年,全方位公交分担率达到25%,机动化方式公交分担率达到40%。同时,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快充电、加氢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在公交、出租、环卫、物流等领域的应用和民用,到2020年,市区公交电动化占比达80%以上。

我市还将大力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体系,有效减少清运量和处理量。我市将在源城区、东源县各选择2-3个社区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示范试点,探索建立源头减量利用、终端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回收的新型垃圾分类处理模式。同时,加快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力争在2020年前建成市区餐厨垃圾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综合处理厂。此外,我市将推动公厕建设规划有效融入城乡建设规划,满足群众对公厕的需求,重点加强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站)、公共场所、旅游景区(点)、公路沿线等区域公厕建设,到2020年,全市新建、改造公厕1126间,其中市区14间。

主要目标:

坚持绿色统领,积极推进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以全省最优生态环境和生态发展的“引领者”为目标,到2020年,在环境质量提升、生态功能服务、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达到国家先进水平,生态城市基本建立;探索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环境治理模式创新,率先建立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的绿色发展新模式,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格局。




全市农村人居环境要得到进一步提升。本报记者 陈仕平 摄 

本报记者 刘曦



相关热词搜索:巩固提升


上一篇:我市发挥地区优势突出特色,全力推动产业扶贫 “造血”激活致富动力
下一篇:河源以招商引资新成效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