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以招商引资新成效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河源以招商引资新成效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 让企业“如鱼得水”
2018年是河源经济社会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年,这一年,我市按照省委把河源建设成为“示范区”“排头兵”的要求,部署了招商系列经贸活动,掀起一波又一波招商引资热潮,收获了累累硕果。更意味着我市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道路上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充分展示了河源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发展成效,河源正日益成为投资的洼地、价值的高地和重量级企业落子布局的战略首选地。
阿里巴巴广东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项目稳步建设中。(资料图片)
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吸引企业落地
“春江水暖鸭先知”,企业对于城市营商环境的好坏是最敏感的。保利高集团于2004年在东源设立力升树灯(河源)有限公司,公司日益发展壮大,2018年12月,该集团把力升总部经济项目设立在东源。据了解,力升总部经济项目占地2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将建设机印车间、员工宿舍、员工食堂等配套设施。保利高集团主席郑钟伟直言,是东源日益完善的行政服务让其决定把总部项目落户东源。该企业将加快步伐,争取2019年底完成第一期建设,早日投产。
同样的优质服务在河源高新区也有体现,河源市巨恒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把河源当成他们布局的战略首选地。该公司是一家中韩合资高科技企业,主营蚀刻玻璃摄像头保护片,是中兴、小米、三星等大型企业的供应商。自2018年中旬落户河源高新区之后,在短短半年时间里,一期项目就实现了产值4000多万元。该公司副总裁郑伟表示,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河源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不管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有专人对接,让我们企业没有后顾之忧。”他表示,2019年,企业会继续发挥优势,并把二期工程继续投在河源,预计年产值达到5-10亿元。
河源服务,造就河源速度
“4个小时办好营业执照、20多天完成土地交易。”对于东源的“首席服务员”制度,力郡科技(河源)有限公司总经理丰冬初实名点赞。据了解,力郡科技生产项目从动工到投产,仅用了一年多时间,“这与东源务实高效、高质精准的政务服务分不开。”丰冬初特别提到,东源的“首席服务员”制度极大减少了企业办理业务的时间,让企业与政府建立了无缝对接平台,让项目高效顺利投产。据了解,力郡科技具备专业的设计开发团队,具备多年生产控制、品质控制等生产技术经验,已于2018年12月投产,预计力郡科技生产项目投产后年产值2亿元,税收800万元。
正是高效精准的“河源服务”造就了“河源速度”,阿里巴巴广东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项目从接洽到签署投资协议仅用了两个月,从签约到动工用时3个月,从开工到完成主体结构封顶,也只用了5个月,实现当年签约、当年供地、当年动工、当年封顶,这是阿里巴巴全国互联网数据中心板块当中,施工难度最大,但却是用时最少的数据中心项目。据了解,按照当前进度,该项目将于今年5月底完工,并于9月份投入使用。
企业纷纷落地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项目是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是投资的载体、发展的支撑。2018年,是河源高新区“二次创业”的重要一年,该区全年外出考察企业170多家,组织企业座谈会以及经贸活动达到55场次,全年新引进工业项目达到23个,合同投资额超过300亿元,在建项目达到32个,新投产项目超过20个。据河源高新区管委会投资促进局局长薛卡表示,这一成果为市高新区打造成为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延伸的牵引区和引领河源发展的产业新城、科技新城奠定了坚实基础。
河源的2018年也是忙碌而充实的一年,1月,与6家大型央企及16家大型企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3月,在河源投资年会上签约项目58个,投资总额1188.6亿元;6月,举行产业类项目集中动工投产活动,全市99个产业类项目集中动工投产,总投资额达451.4亿元;9月,举行综合类项目集中动工活动,全市137个项目集中动工,总投资额达463.8亿元;12月,全市100多个项目集中动工、投产、签约,投资总额超过千亿元。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我市已经与央企总部、知名民企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总额超1.1万亿元,其中已落地建设项目达1200亿元以上。
项目的落地,直接拉动河源经济的发展,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1-11月,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3.36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股份制企业是稳增长的主引擎,实现工业增加值162.10亿元,增长8.9%,增速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高出1.3个百分点,对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68.3%,拉动其增长5.2个百分点。此外,1-11月,全市工业园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0.13亿元,增长8.6%,实现税收入库21.80亿元,增长11.3%;全市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3.53亿元,增长6.0%;税收收入116.33亿元,增长10.4%。
丰收的2018年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新年新征程的崭新序幕已正式拉开了。一分耕耘、一分汗水、一分收获的良性循环推动河源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和较快速度发展,让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市委、市政府全力推进“示范区”“排头兵”建设的生动实践中持续得到满足和提升。
本报记者郑婷影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