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绿水青山留住蓝天白云 和平县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和平县是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又是东江流域的源头区域。2018年,和平县聚力绿色发展,厚植“生态和平”核心竞争优势。坚决破除把生态环境保护当成发展包袱的思想,力戒重走“发展-污染-治理-发展”的老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走出一条生态功能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2018年9月27日召开的中共和平县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和平县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中建设成为智慧生态现代新城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厚植生态优势,健全完善生态文明机制,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把和平建设成为全市绿色发展的示范区。《决定》提出,要不断巩固生态优势,坚决打好“六大战役”,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碧水保优战、打赢蓝天保卫战、打赢净土防御战、打赢森林保卫战、打赢涉农治污战。
和平生态环境优良。叶国志 摄
整治后的河道清水长流。
涉农治污战:
推进镇村污水处理,实现水清河洁
紧邻村小河的一洼地里,一栋白墙灰檐的独户平房建筑在青山绿水间显得格外醒目,平房前一60平方米的小院里还种上了草坪,并用乳白色的栅栏围了起来。乍一看,还以为那是一家漂亮的独户小院呢!不过和平县中和村蕉坑自然村一村民却告诉记者,这栋漂亮的建筑就是村里新建不久的蕉坑自然村生活污水处理点,整个蕉坑村1000多人的生活污水全靠“它”处理呢,处理后的污水可以用来洗衣服。记者在现场看到,虽然蕉坑自然村增加了这个污水处理的“伙伴”,但小河里水质没有受到影响,仍然很清澈,里面小石头也是清晰可见。
去年以来,针对农村生活污水规范化收集问题,《和平县镇、村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PPP)初步实施方案》正在紧锣密鼓实施之中。2018年和平采用PPP模式在全县216个行政村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同步推进42个省定贫困村散户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镇、村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也是该县2018年十大民生实事之一。目前PPP项目建设已完成3个,49个建设中,完成管网长度87.612km,省定贫困村20户以上自然村分散户项目完成18个,98个建设中,完成管网长度102.42km,和平县推进镇、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走在全市最前面。
碧水保优战:
落实河长制,唱响“治水好声音”
自“广东智慧河长”平台上线后,和平全县355位河长均已开通使用“广东智慧河长”巡河平台,全县上线率达95%,各级河长累计使用平台巡河次数1723次,发现问题和处理完成问题12件,处理率达100%。和平还先后开展了3次“五清”“清漂”专项行动,对全县141条河流进行专项治理,共清理河长989.91km,清理垃圾淤泥4121吨,使用挖机、船只及运输车辆等器械1008部,出动人力2459人次,共投入工作经费约346万元。
清水润和平,河湖惠民生。让环境更美,让水更清是每一个当地居民的愿望。河长制的实施,是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推行大环保理念的有效实践。通过实施河长制,如今,和平县绝大多数农村主要河港已经旧貌换新颜,“水清岸绿景美”已从书本上描绘的理想变为真实的存在。在林寨镇楼镇村,在实施河长制后,浰江也越来越干净了。村委会主任陈远航说:“以前,当地群众往河道内倾倒垃圾的现象普遍存在。之前我们也采取过很多办法管理,但效果不好。自从实施河长制后,拨打监督举报热线,监督渠道畅通无阻,群众参与积极性普遍提高,河道水质逐渐变好,河面上无漂浮物,每到节假日游客也增多了。”
森林保卫战:
从鞭炮齐鸣到鲜花祭祖,赢得青山满眼绿
2018年是和平县委县政府、县纪委、县文明委推行文明祭祖新风的第一年,全县放鞭炮、烧纸烛的传统祭拜方式得到有效转变,推广无烟祭祀方式、引导群众文明祭拜工作从源头上有效预防了森林火灾发生,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显著成效。据不完全统计,在清明节、中秋假期间,全县在有祭祖习俗的17个镇免费发放鲜花9万多束,兑换鞭炮2000多条(卷),清明放鞭炮、烧纸烛的传统祭拜方式得到有效转变。
天下地上全天候监控
东江之水林中来。和平地处东江上游,系省级林业生态县,全县林地面积270.35万亩,森林活立木总蓄积量为1007.6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6.62%,森林资源保护责任重大。为此,进入森林防火特别防护期,和平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和各镇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领导带班和森林火灾报告制度,密切关注远程视频监控、群众举报、卫星热点测报和一线护林员巡查反馈等信息,确保将信息在第一时间反馈给各级领导。
在此基础上,和平县积极用好“三支队伍”,即护林员队伍、半专业扑火队伍、县森林专业消防队,打造一支森林防火的精兵强将。目前,各村护林员在划定护林责任区范围内加密巡查,增加每天巡山的次数和覆盖面。全县17个镇还建立了一支30人的半专业扑火队伍,推进实现“打早、打小、打了”的防火目标,并建立联防机制,要求相邻镇互相配合、互相支持。
创新举措强化管控
和平全县倡导礼炮换鞭炮、鲜花拜祭等文明祭祖方式,文明祭祀新风尚蔚然成风。彭寨、合水、热水、东水等镇委镇政府领导亲自督导,靠前指挥,措施有力,先行先试,在进山路口设立的临时检查站点为祭拜群众免费发放鲜花,积极倡导村民用鲜花的文明祭拜新风尚。除此之外,和平县还创新举措,进一步夯实森林防火工作基础,以信息化手段加强林业管理,通过“互联网+林业”模式,利用手机APP记录护林员巡山轨迹,加强日常巡查监管,严格要求护林员“每天徒步3小时、三万步”日常巡查管护制度。
为加强对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人群的监管,和平县还层层压实责任,从源头上管控火源,特别是在春节、清明、中秋、国庆等假期,要求各镇在进入林区的路口设立森林防火临时检查站,安排镇、村干部轮流加班值守,提醒进山人员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本报记者张涛特约记者徐精华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