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专题报道 > 阅读新闻

让乡村振兴战略扎根龙川大地更深处

让乡村振兴战略扎根龙川大地更深处

农业强了 农村美了 农民富了
 

农稳天下安,民富天下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曾作出重要指示。过去的2018年,龙川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抓好新时期精准扶贫,全力以赴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打造幸福美丽龙川的同时,留住这份“乡愁”之美,让群众更富裕。


黄布镇宦境村正在大力打造靓化工程。

四都镇新龙村贫困户罗海兰家自主创业的腐竹加工作坊生产场景。

美化村庄,让群众乡贤更有归属感

近日,在龙川县黄布镇宦境村的田野中,一片有花边石竹、三色黄莲等26万株花苗的花圃完成种植,为当前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添色。移步向前,成片的花圃“躺”在乡村林立的低矮楼房中,衬着青山绿林,俨然一幅清新、生动的田园风光画。

这片12亩的花圃是宦境村在当地村民和外出乡贤的大力支持下,筹集资金近30万元,购置十余种花苗。参与花圃种植的村民黄其超说:“这次花圃种植,外出乡贤和村民们都非常支持,大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这是我们大家朝着建设新农村齐心迈出的一大步,现在看到我们参与种植的花圃已经成型,我非常欣喜,咱们的家乡越来越美了,住在这里心情也更舒畅。”

宦境村是龙川县16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该村目前通过中山大学规划院设计《龙川县黄布镇宦境村乡村旅游概念规划》,建设定位为4A乡村休闲旅游景区。为积极响应新农村建设的号召,宦境村外出乡贤及父老乡亲积极参与新宦境建设,纷纷慷慨解囊,先后筹资1400多万元,成立了教育基金会和宦境村环境卫生基金等,完善了“一河两岸”的附属设施:铺设人行步道7公里、种植绿化草木、安装景观路灯及广播、兴建小公园(东山、彭塘)等设施;还筹集200多万元用于拓宽马宦线的公路至6米(松洋村寨口至宦境村委),宦境村乡贤曾建国先生捐资80万元兴建建国桥。

目前,该村还成立了宦境村经济合作社,流转集约土地,综合规划利用,力求让土地增收创效益,提高农民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据了解,2018年,龙川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把乡村振兴作为龙川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根本出路,全力以赴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

在三清理三整治三拆除方面,截至2018年底,龙川县共清理村巷道及生产工具、建筑材料乱堆乱放37072.59吨,占总任务的96.58%;清理房前屋后和村巷道杂草杂物、积存垃圾36144.8吨,占总任务的93.98%;拆除危旧弃房3577324平方米,占总任务的94.40%,完成生活垃圾整治18038.7吨,占总任务的95.32%,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

在农业方面,龙川县奋力做大做优做强优质稻、无公害蔬菜、生态畜禽、健康水产、特色水果、高山茶叶、良种油茶、岭南药材等八大特色产业。农业现代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2018年全县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预计达88.6万亩。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截至2018年底,龙川县7个省定贫困村已完成村道硬化734.2公里;建设标准垃圾屋246个,垃圾收集点2389个,配置保洁员340人;铺设生活污水处理管道27.81公里,建设污水处理设施3座,建设配套标准公厕57个;村村通自来水铺设管道223.4公里,受益农户13419户;完成危房改造1015户,旧房整治872户;建设村级卫生站38个,通广播电视自然村315个,通光纤信息网自然村308个。

产业扶贫让贫困户真正脱贫

乡村美了,除了让群众的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外,提高群众与贫困户的收入,才能实实在在让群众有幸福感。截至去年12月27日,龙川县共有省定建档立卡贫困户10223户27107人,贫困人口占全县农村总人口(81.15万人)的3.3%。其中70个相对贫困村有贫困户3453户10435人,245个面上村有贫困户6770户16672人;一般贫困户3800户15227人,低保贫困户2748户8043人,五保户贫困户3675户3837人;有劳动能力贫困户5435户21188人,无劳动能力贫困户4788户5919人;因病致贫3082户占30.15%,因残致贫2790户占27.29%,因缺劳动力致贫2412户占23.59%,因学致贫799户占7.82%,其他原因致贫1140户占11.15%。其中预脱贫户(达到当年脱贫标准,下同)8139户19536人(其中2016年5524户10167人,2017年2615户9369人),2018年预计脱贫1043户3835人,实际预脱贫1043户3853人。

龙川县紫市镇民乐东村是由深圳市宝安区建筑工务局实施帮扶工作的省定贫困村,刘思静是该村2018年预脱贫的10户贫困户之一。由于家庭变故,2016年底她家被纳入贫困户进行帮扶。据该村驻村第一书记赖衍武介绍,在帮扶前,刘思静年人均收入2900元,了解到其实际情况后,村“两委”扶贫工作队制定帮扶实施方案,协助帮她在村里开理发店,缝补为主、养鸡为辅的创收项目。经过两年的帮扶,刘思静年收入水平已经达到省定脱贫标准。

产业扶贫成效逐步凸显过去一年,是龙川县脱贫攻坚取得成效的一年。一年来,龙川县农村贫困人口持续减少,贫困发生率逐步下降,贫困户生活水平稳定提高,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较大改善,贫困户社会保障得到全面落实,产业扶贫成效逐步凸显。

经过3年(2016-2018)的帮扶,该县已有23784人可达到预脱贫标准,占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87.7%。到2020年,将实现现行标准下省定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而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资产扶贫等方式,全县带动贫困户增收,贫困户人均收入从2016年的7391元增长到2018年的9987元,人均收入增长超35%。

精准扶贫,产业发展是关键,产业扶贫是实现贫困户长期稳定脱贫的最有效途径。值得一提的是,在产业扶贫中,去年龙川县全力整合各方帮扶力量,通过借力借智,将帮扶企业发展与龙川产业发展、帮扶单位优势与龙川发展需要、帮扶单位市场与龙川农特产品紧密结合起来,全面优化县域产业发展。如省经信部门在佗城镇佳派村的光伏发电产业,采用“渔光互补”的模式,在面积为37亩的鱼塘上面建设一个光伏发电站,总装机达1兆瓦、总投资800万元,预计年发电量100万千瓦时、年收入80万元;广东省商贸控股集团在鹤市镇莲坑村的中药材“牛大力”种植基地,成立了社坑弘业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投入30万元,建设基地30亩,带动20多户贫困户及当地村民参与,每亩增收3000元以上;天健集团规划种植2000多亩优质油茶,带动全村农户发展油茶产业,人均增收1100元以上。

本报记者 吴奕镇 特约记者 刘伟东

 






上一篇:龙川全面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下一篇:2018年龙川县产业园实现工业总产值88.09亿元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