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龙川县产业园实现工业总产值88.09亿元
全面推进现代产业共建
2018年龙川县产业园实现工业总产值88.09亿元
产业兴则园区兴,项目旺则经济旺。数据表明,在过去一年,龙川全县产业园实现工业总产值达88.09亿元。这些成绩的背后,得益于龙川县对照省委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市委提出“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东北部核心城市的战略定位,‘两个河源’的发展思路”,县委提出“四个定位、一个目标”与四大发展机遇,围绕县域经济走在全省前列的奋斗目标,以开放创新、克难攻坚、扎实推进的工作作风,打造高质量发展产业园,更得益于实施“双创模式”,发力“四轮并驱”的精准招商。
龙川县通过以会招商,推介优越的投资环境。图为龙川县参加2018 年宝安产业发展博览会。
中建二局广东建设基地有限公司2018 年实现铝模和钢结构合同总额147627 万元。
改善环境打造高颜值园区
驱车行驶在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大道内,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整洁的硬底化道路,两侧种植有葱郁的景观树,几年前园区内黄沙飞尘的景象俨然已成为历史。2018年,龙川县围绕打造高颜值园区的目标,完善园区公建配套,打造“互联网+平安园区”,推动园区监控系统方案设计及后续建设,并完成南山二纵以西、以南,南山一横、二横延长段等7条路约8公里市政道路建设。另外,园区还推进景观规划和提升工程建设,截至目前工程已完成了80%进度,正进行园区公园山体防护工程建设,全力营造优美环境。
另外,园区完成用地指标申报587亩,用林指标申报1545亩(已批972亩),大力推进“百日清园”扫尾专项行动,投入征拆资金约4000万元,完成征地拆迁约339.5亩,迁坟734座,拆迁农户15户、养殖场1家。
工业园总产值88.09亿元
2017年4月,中建二局广东建设基地有限公司在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开工兴建,当年年底投入使用。该项目投资20亿元,预计2018年年产值达20亿元,带动1500人就业。中建二局是由宝安与龙川共同引进的,也是龙川首个“中”字头的世界500强企业。而在去年,该公司的钢结构于2018年4月投产,2018年基地公司实现铝模和钢结构合同总额147627万元,实现产值34445万元,其中钢结构产量33503吨,铝模产量49189平方米。
据统计,2018年,龙川全县工业园实现工业总产值88.09亿元,同比增长18.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10亿元,同比增长22.4%;创造税收3.18亿元,同比增长35.28%。其中,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实现工业总产值56.04亿元,同比增长1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72亿元,同比增长24.5%;完成税收2.22亿元,同比增长56.15%。2018年全县共有17家企业开工建设,13家企业建成投产,新增规上企业7家、高新企业8家。
一年来,龙川县转变作风,完善服务,解决了大批量疑难问题,有力地保障了园区各项工作进展,促进园区经济平稳运行,使得园区发展后劲显著增强。同时,龙川县完成园区新物业公司的招标工作,推动园区“大物业”规范运营;加大资金投入与县消防中队合力共建园区消防队;与县人社局共建招用工服务平台,为企业代招技术工人1500多人。
营商环境好,才能赢好商
位于龙川县紫市镇民乐西村山头的一边,由龙川恒基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的龙川恒基现代生态乳鸽养殖园项目,在2018年12月28日与全县其他项目一期集中动工投产,欣喜的不只是返乡投资该项目的乡贤骆汉强,更有该镇的乡亲们。这个总开发面积600亩的项目,未来将达到2000万只鸽子的养殖规模,总产值将达到4亿元,目前一期投产后已养殖鸽子48000对。
骆汉强让项目落地自己家乡,这并非偶然。2017年3月底,龙川县委书记黄添胜率队到骆汉强所在的广州基地考察,之后的几次衔接后,让骆汉强感受到龙川区位优势带来的巨大潜力,加之家乡对招商引资的态度十分诚恳,于是他与团队决定将项目落地到龙川。经过在紫市镇的6次选址后,最终恒基鸽业项目选择在民乐西村。
“除了‘代办制’给我解决了部分手续办理繁琐问题外,龙川这边的自然环境形成养殖的一个屏障,适合鸽子养殖。”骆汉强说,此外,他在项目落地投产后,还在民乐西村周边聘用了80多个当地的工人,通过专业培训后在基地上岗,从另一方面解决用工问题,帮助部分贫困户脱贫致富。
恒基鸽业仅仅只是龙川县去年全域招商的一个缩影。在经济下行压力大的新形势下,全国各地招商竞争趋于白热化,龙川县却主动作为,频繁率队外出招商,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有力促进全县招商工作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据统计,2018年,龙川县成功引进项目达36宗,投资总额达480563.8万美元,同比增长176.79%,实际到位资金47761.42万美元,比增10.7%。
招商带来四项“国字号”殊荣
去年,龙川县在营商环境方面取得了沉甸甸的成效:被新华社《半月谈》评为“2018中国十佳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县市(区)”,是广东省唯一入选的县级城市;成功入选《求是》杂志评选的“中国营商环境百强区县”,成为河源市唯一入选的区县;荣获中国商务报评选的“2018中国特色产业互联网投资潜力县”;荣获《小康》杂志评选的“2018年度中国十佳营商环境示范城市(县市)”,与广州、深圳等地齐名。这四项“国字号”殊荣,再度擦亮龙川的招商引资招牌。
这个招牌是什么?正是“双创模式”(创新招商模式、创新服务模式),“四轮并驱”(驻点招商、以会招商、以商引商、全域招商)。2018年,龙川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招商工作,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全县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不遗余力推动产业发展。县委书记黄添胜,县长杨利华,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黄春彭等主要领导身体力行抓招商、促项目、优服务,经常利用节假日率队赴深圳、广州、东莞等粤港澳大湾区以及北京、上海、重庆、山东、苏州、黑龙江等地开展招商活动,促成了中铁五院、中国航天建设集团、山本光电、苏州科逸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签约落户该县,并掀起了一波波的招商热潮。
此外,龙川还举全县之力,发力“四轮并驱”,充分发挥宝安(龙川)产业拓展办的驻点招商平台和中介作用,深入挖掘粤港澳大湾区招商信息,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各大城市的产业对接,不断扩大招商战果;通过加强与龙川各地商会、协会、联谊会及龙头企业的互动交流,深入开展“借行业龙头”招商;深入挖掘龙川主导产业、商贸物流、生态农业、旅游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方面的招商资源,实现龙川招商领域全覆盖,取得了龙川招商“遍地开花满地红”的良好发展态势。
环境是竞争力,也是生产力。龙川县致力打造营商环境新优势,不断创新“代办制”服务模式,推动“代办”向“包办”转变,按照“只进一次门、最多跑一次”要求,让企业足不出户就能办理项目落户后的全部手续,快速推进项目落户。据统计,去年以来,“代办制”工作小组先后为落户龙川的30多家企业提供服务,协调办理办结好证照、项目立项、环境评价、工程报建、竣工验收、房屋产权证等事项200多项,高效解决了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力争把营商环境做到与珠三角先进城市同等水平,为龙川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聚焦了现代要素。
本报记者 吴奕镇 特约记者 刘伟东
上一篇:让乡村振兴战略扎根龙川大地更深处
下一篇:以新担当新作为开创龙川工作新局面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