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 汽车频道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专题报道 > 阅读新闻

我市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

深加工让农产品从原料变身“爆款

我市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

 

蓝莓酿成酒,成为餐桌饮品;猕猴桃制成干,变成零食小吃;玫瑰花摇身一变,成为护肤品……近年来,为擦亮河源现代农业“金字招牌”,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做强富民兴村产业,我市在农产品上不断探索,各种深加工产业链下的产品走进消费者日常生活,在争取市场认可的同时,也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


忠信镇柘陂村火蒜种植基地,一派忙碌景象。


工人挑选经过加工的黑蒜。

火蒜实现华丽变身 深受珠三角城市青睐

2017年,正往乡村寻找新项目的河源忠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老板温东岸来到连平县忠信镇柘陂村村委会,此时,在他的脑海里有一个关于“忠信花生”加工的念头。在他刚与柘陂村驻村干部谈及这一想法时,驻村干部叶慧星和林大卫双双否定了这个想法,他们给温东岸提了一个建议,可以在忠信火蒜上下功夫。

从交谈中,温东岸了解到,一直以来,忠信镇的村民都有种蒜的传统,因为火蒜品质好,储存期长,适合长途运输销售,不但销往珠三角,还远销西欧和东南亚。然而大蒜作为一种农产品,价格波动幅度较大,有“蒜你狠”时期的疯狂涨价,也有“蒜你跌得狠”时的库存积压。这也让忠信火蒜不得不开始寻求另一条出路。

作为一个商人,温东岸从这些信息敏锐地察觉到,在火蒜价格幅度上下波动的时期,市面上已经出现经过深加工的黑蒜,在价格和人气上都十分火爆。

经过多次考察了解后,温东岸发现,一个普通白蒜,市场价不过几毛钱,但经过特殊发酵工艺,就可以变成一种具备保健功能的黑蒜,身价立刻不一样了。于是,他决定在忠信镇找厂房,筹建大蒜深加工产业园,重振忠信百年火蒜产业。“因地制宜,这个项目能与忠信种蒜的传统结合起来,让忠信火蒜在华丽变身的同时,还可以带动更多的农民获益。”温东岸说道。

做深加工,不是一句话的事情,首先品质上的保证极其重要。为了让企业更加规范,温东岸的公司通过SC生产许可证,成为规范的大蒜深加工企业,同时,在柘陂村村干部的帮助下,他还把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教授团队请进来,对大蒜高产种植技术应用推广、农产品深加工技术进行研究,并全程跟踪指导大蒜种植、精深加工与销售。

从筹建、进设备,再到投产,短短的两年时间,河源忠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打造出了“忠仁”“自然农夫”两大农产品品牌。通过商超铺货和网络商城推广,该公司加工的黑蒜受到了深圳、广州等珠三角城市的欢迎,并且供不应求。“传统的黑蒜只是作为煲汤的辅料,但是通过研发,我们生产的黑蒜还可以作为餐前小吃食用。接下来,我们将加大大蒜的加工和研发力度,逐步带动忠信、三角等镇的农户通过种蒜增收脱贫。”河源忠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销售经理高小宝说。


油茶加工产品。

打破传统“舌尖”价值瓶颈 让农产品走进消费者日常生活

由于看中家乡丰富的农业资源与发展潜力,大学毕业后,龙川县黄石镇长洲村的骆碧群把发展的步伐迈向了家乡,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

2008年5月,骆碧群陆续在黄石镇承包了5000多亩荒山,开始了以有机油茶种植基地为依托的有机生态庄园的规划,并成立了龙川县星汇山林开发有限公司,迈出了自己回乡创业的第一步。

骆碧群说,河源生态环境优美,是发展有机农业的天然首选。有机农业跟生态环境相辅相成,用有机方式种植油茶树,不仅最大程度上保护了河源生态环境,保证了产品的质量,而且种植油茶树,还可以把荒山变成金山银山。所以,她当时就有了回家种植油茶树的设想。经过几年的努力,其公司旗下的“上山打油”茶油产品终于推向市场。

龙川的茶油在本土得到一致认可,但好产品必须要走有机认证。2009年,骆碧群的茶树种植基地顺利通过了香港有机中心的有机认证,产品打入港澳市场。

如今,骆碧群所在企业已按“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了当地2000多户农户参与到油茶种植的行列中,种植面积1万多亩,并帮助农户解决销售问题,从而带动了当地村民脱贫增收。

油茶果可谓全身是宝,如果仅仅用于榨油,不但出油率低,更会导致原材料价值的浪费。为了让油茶果的价值得到最大利用,2017年开始,骆碧群与相关专家探讨,着手采用茶油成分开发成手工香皂,并按照市场需求,定制出首批手工香皂。

随着这种手工香皂的推出,消费者对油茶“只能食用”的认识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人也开始接受这些新产品。此后,骆碧群引进了更为先进、环保、现代化的榨油设备及技术,并和香港理工大学合作,建立起产学研基地,对茶油进行综合开发,深化茶油延伸品的研究,依靠科学技术,将农业产业生命力不断延伸。

据了解,通过横向开发与转化升级油茶果的利用价值,该公司已在油茶果成分基础上成功研发出护肤品、日用品,并让这些产品走进千家万户。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

来自市农业部门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中,有粮油类加工企业20家,水果类加工企业3家,畜禽类加工企业2家,南药类(含食用菌)加工企业10家,酒类加工企业4家,茶叶加工企业26家。

尽管这几年河源的农产品加工转型在不断探索、不断增多,但仍然远远不够。在走访过程中,一些农业企业甚至认为,如果单靠自身发展,那必定会遇到技术难点、发展方向不明确等问题。

今年1月召开的市委七届六次全会上,我市提出将推动灯塔盆地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省级综合性现代农业产业园,引领全市农业加快先进适用技术应用、提高市场培育开拓能力、加强经营管理模式创新,带动完善全市农业产业链、供应链,擦亮河源现代农业“金字招牌”。

据此,我市农业部门表示,未来一年全市将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以推进农业产业园创建为抓手,实施特色产业培育工程,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做强富民兴村产业。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将在今年争取申报成功3-4个省级农业产业园,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引导加工企业向主产区、优势产区、产业园区集中,在优势农产品产地打造食品加工产业集群。

另外,针对农业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与资金问题,农业部门将整合现有农产品加工和技改专项资金,大力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建设,重点发展粮食、水果、畜禽、油茶、茶叶、水产品等农产品加工,力争每个产业培育几个产业链条长、产品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大型加工龙头企业,并在此基础上扶持发展中药材、蓝莓、百香果等新兴加工业。

本报记者 吴奕镇 吴文婷 杨志奇






上一篇:90 后小伙扎根基层为山区送光明
下一篇:500年前捕鱼盛景或重现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