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 汽车频道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专题报道 > 阅读新闻

500年前捕鱼盛景或重现

500年前的“捕鱼盛景”,你想看吗?

连平县田源镇肖屋村鱼梁重修,昔日古老捕鱼方式重现

鱼梁,是指筑堰拦水捕鱼的一种设施,用木桩、柴枝或编网等制成篱笆或栅栏,置于河流、潮水河中或出海口处。位于连平县田源镇的肖屋村,至今仍保留着利用鱼梁捕鱼的技术。2017年,当地鱼梁捕鱼的视频被传到网络上,吸引不少外地游客前去参观捕鱼场面。连日来,该村的鱼梁在进行大修或恢复修建,或将推动当地乡村振兴及乡村旅游的发展。

古老捕鱼方式被保留

溯源暂无从得知

鱼梁,也称渔梁,是一种古老的捕鱼方式,在我国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诗经·齐风》就有“敝笱在梁,其鱼鲂鱮;敝笱在梁,其鱼唯唯”的诗句。历代文人关于鱼梁的诗词文章也不少,作家沈从文在他的自传里写道:“水发时,这鱼梁堪称一种奇观,因为是斜斜地横在河中心,照水流趋势,即有大量鱼群,蹦跳到竹架上,有人用长钩钩取入小船,毫不费事!”


肖屋村的村民在对河中的鱼梁进行修复。

田源镇肖屋村与韶关市新丰县科罗村毗邻,坐落在连平县八景之一“戈峰耸翠”戈峰山脚下,因处新丰江上游,这里的渔业资源十分丰富。据肖屋村党支部书记肖锦奎介绍,该村保留的鱼梁捕鱼技术,最早源自祖辈在新丰江打渔的做法,但从哪年开始、由谁最先制作鱼梁就不得而知。

采访中,村里一些老一辈的村民也称,鱼梁的来源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就是肖屋村民在500多年前跟随王阳明“剿贼”从龙川佗城迁到“桐梓园”(后叫肖屋村),落居后肖姓的祖先利用鱼梁这一古老传统技艺进行捕鱼,但这个说法与溯源一直没有得到确凿的考究。但村民们肯定的是,多年来,他们一直守着曾让他们赖以生计的鱼梁。

古老鱼梁险些失传

网络视频带来新转机

在过去,肖屋村的每一座鱼梁属于出资修建者共同所有,他们也被当地称为“梁股”,所捕获的鱼也归他们所有。肖锦奎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肖屋村拥有十几座鱼梁,归集体所有,所捕的鱼也是各家平分。当地村民回忆,当时在捕鱼高峰期,每座鱼梁最多的一天能捕一万多斤鱼。


该村用于捕鱼的鱼梁,重新得到重视,并将成为当地提升乡村旅游的项目之一。(资料图片)

“头年修好,次年小修,第三年又大修,抓到的鱼不够回本又要投钱去大修。”肖锦奎说,正因为投入成本高,这种用捕鱼换得经济收益的鱼梁,慢慢被当地的“梁股”所忽略,加上村里劳动力外出,即便鱼梁被大水冲垮,也没有人提出要去维修。

今年40多岁的肖锦奎,小时候就跟着祖父学做鱼梁。2005年,外出打工回到村里的他眼见村里仅剩的鱼梁寥寥无几,有些甚至因为年久失修而毁坏。为此,他独自出资8万元,在2008年修缮了鱼梁。然而,肖锦奎对鱼梁管理与捕鱼的这份热情却慢慢被磨灭,他说,如今村里会做鱼梁的人越来越少,年轻人也大多不愿意学,他知道毕竟鱼梁捕鱼不能作为谋生的手段。

直至两年前,有游客及文化爱好者到当地游玩,发现当地仍保留有古老的鱼梁,后将捕鱼的场景发到了网络上,瞬间得到网友的关注与好评。自从鱼梁被外界越来越多人关注后,有些外地游客闻名而来,只为一睹鱼梁捕鱼盛况。

村民重修鱼梁

昔日捕鱼盛景或重现

通往肖屋村的公路到达该村后就已经形成断头路,但去年夏天捕鱼高峰期,不少人到村里观看捕鱼,肖锦奎回忆,“村里几十年第一次出现堵车”。这个场景,给全村人带来了启发。肖锦奎及其他村民也开始思考并计划将鱼梁大修缮,将这项农耕文化保存下来,并作为村里的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重点项目来打造。


村民用刀具制作鱼梁修复所用到的竹子。

近日,在肖锦奎的带领下,记者前往新丰江肖屋村江段,见到了该村村民肖春育出资建设中的这座新鱼梁,江面上几位当地村民正在施工当中。据当地村民介绍,肖屋村人制作的鱼梁全部就近取材,主要是木、竹、石、藤。看似简单的鱼梁,其实工序复杂,多达几十项,每块木头、每个石桩均有不同叫法,尺寸大小、位置高低均有严格讲究。建造一座鱼梁需要十几人耗时近一个月,而一座鱼梁的使用寿命大概只有三四年。

采访中,熟悉鱼梁捕鱼原理的村民向记者介绍,鱼梁捕鱼就是用材料编织成一个长形或U型漏水竹排,迎着有落差的水流湍急方向放置,当鱼逆流而上的时候遇到阻挡,就会沿着所留的两侧两个大孔游入,随即被冲到缓缓上升的竹排上,水往下漏,鱼就留在竹排上了。

修缮鱼梁并非一件简单的事。经过一段时间的水势观察、选址及场地整理后,肖锦奎去年底计划重修一座鱼梁,这个计划得到其他几位“梁股”的认可,他们也纷纷加入到其中。按照计划,他们所修缮的这个鱼梁比过去的规模要大,仅长度就比旧鱼梁长4米。目前,肖锦奎在紧张筹备材料当中,等待雨季过后即可开工建设。

为鱼梁申请“非遗”

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日前,记者从连平县田源镇政府了解到,该镇肖屋村鱼梁去年5月被评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于6月开始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另外,全镇将当地生态资源分为长翠、田西、永吉村生态农业板块,新河、田东生态旅游板块,水西、肖屋南粤古水道文化板块共三大板块,计划结合鱼梁、南粤古道等举办各类文化旅游体育休闲活动,规划打造若干条美丽乡村精品旅游线路,以此提升乡村振兴及全域旅游发展。

本报记者 吴奕镇/文 苏远龙/图

 



相关热词搜索:500年前 捕鱼盛景


上一篇:我市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
下一篇:东源以新担当新作为争当 “示范区”“排头兵”主力军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