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组合拳 促进稳就业
我市出台“促进就业九条”新政
多措并举稳就业增信心
本报讯 记者 杨容 通讯员 程子跞 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稳就业已成为当前中心工作和社会关注热点。近日,我市出台《河源市进一步促进就业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促进就业九条”),从降低社保成本、降低招工费用、激励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等九个方面发力,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该措施将从今年5月5日起实施,有效期两年。接下来,我市将配套出台办事指南,推进各项举措全面落地生效,惠企惠民。
新政多方发力促进就业
与过去政策对比,“促进就业九条”有多处创新。其中,“促进就业九条”明确将适度降低社会保险成本,为企业减负,扶持中小微企业长远发展。在企业和员工最为关注的社保方面,失业保险单位缴费费率下降至最低0.48%;基本医疗保险阶段性降低用人单位缴费费率,降低幅度为1个百分点;工伤保险在全面实施浮动费率的基础上,再下降20%,实施至2020年底。
此外,“促进就业九条”提出,积极鼓励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将小微企业招用应届高校毕业生社保补贴期限从1年延长至两年。登记注册3年内的小微企业,按其吸纳就业人数给予带动就业补贴,招用3人(含3人)以下的按每人2000元给予补贴,招用3人以上的每增加1人给予3000元补贴,补贴总额不超过3万元。
创业担保贷款进一步增加。“促进就业九条”提出,对符合条件的创业者提供最高30万元、最长3年的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合伙经营或创办小企业的可按每人最高30万元、贷款总额最高300万元实行“捆绑性”贷款;对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和科技型小微企业,贷款额度最高为500万元。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应优先为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提供低费率的担保支持,不断提高其贷款可获得性。
值得关注的是,这次“促进就业九条”将一次性创业资助标准提高到1万元,范围扩大到返乡创业人员。“促进就业九条”还提出,将乡村经营驿道客栈、民宿、农家乐的创业者(经营主体),纳入一次性创业资助、租金补贴和创业带动就业补贴等扶持政策范围。
针对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形势严峻问题,“促进就业九条”提出,应届高校毕业生见习期满被用人单位留用,稳定就业并参加社会保险6个月以上的,由就业补助资金按每人3000元给予用人单位留用补贴。将就业见习补贴对象扩大至离校未就业(毕业两年内)高校毕业生和16-24岁失业青年,补贴标准为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见习补贴由见习单位和政府共同承担,其中政府按最低工资标准的50%承担,补贴期限最长为6个月;对见习者属就业困难人员、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成员、低保对象或残疾人的,见习期间由就业补助资金按每月500元给予生活费补贴。
精准施策推动就业稳中向好
多年来,我市始终把稳就业作为重要政治责任、民生工作,坚持做到精准施策,多措并举推动就业局势保持稳中向好。
2018年,全面落实就业帮扶,创新宣传河源就业环境,打响“回家过年,在家就业”的宣传口号,精准开展专项招聘和省际劳务合作,全力促进异地务工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困难群体等重点群体就业。全市技能晋升培训补贴1774人次,补贴金额264.75万元。
多年来,我市坚持创业带动就业,不断加大返乡下乡创业支持力度,组织参加全省“众创杯”大赛,举办“赢在河源”“青年创业大赛”两项创业大赛,营造“双创”浓厚氛围。建设创业孵化基地5家,入驻企业301家,带动就业1648人。
每年向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补贴,让企业不裁员、少裁员,稳定就业岗位,强化失业保险预防失业功能。2018年,全市发放稳岗补贴1108.02万元。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087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8549人。
今年春节前后,市人社局组织开展了2019年“春风行动”暨就业精准扶贫企业招聘活动,搭建就业用工平台。截至2月底,全市累计举办春风行动等各类招聘会69场次,参加招聘企业累计2865家次,为应聘者提供岗位25.1万多个,进场应聘人数7万多人,达成就业意向1.2万人,其中精准扶贫登记820人,达成意向119人。
而市人力资源市场正在加紧建设中,力争在今年8月建成。为确保全市省定贫困村有就业能力的劳动力充分就业,市人社部门计划在4-6月和9-11月期间,组织全市重要用工企业下镇进村,举办“2019年就业扶贫乡镇巡回招聘会”,把就业岗位送到贫困户家门口。此外,年内还将举办暑期招聘会、重点企业专场招聘会等,解决我市企业用工缺口的问题。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