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 汽车频道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家塾不复在 德业文气存——记紫金县蓝塘镇半径村德业家塾

近日,记者慕名前往紫金县蓝塘镇半径村的百年私塾——德业家塾探访。在村支书林国辉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德业家塾,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片拆除完毕的瓦砾地,放置在地面上的石匾“德业家塾”昭示这里曾经有一个私塾。林国辉对此显得惋惜又无奈,由于荒弃多年,又无人居住和管理,加上年久失修,随时有濒临崩塌的危险,村里又没有资金维修,考虑到安全问题,去年只好拆除了。仔细品读石匾“德业家塾”,记者仍感到一股浓浓的沧桑感迎面扑来,更伴随着一股氤氲文气。


拆除前的百年私塾——德业家塾。(资料图片)

“家塾”山中藏

家塾是私塾种类的一种,指塾师在自己家里或借用祠堂庙宇开馆设学,学生交纳一定“束修”入学就读,“家塾”也称“门馆”。据当地村民介绍,未拆除时,德业家塾是一栋典型的客家古建筑,由青砖、泥砖、木料和瓦面建设而成,旁边有栋外观两层内为三层的楼阁,占地面积上千平方米,里里外外随处可见清代遗留下来珍贵的“书笼”,由于长期无人居住,里面的天井已长满杂草,“德业家塾”石匾高高悬挂,有门联依稀可辨:“德成为行师君子”“业广惟勤励士人”。去年,与“德业家塾”一起拆除的,还有“新屋”,“新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而“新屋”相邻的“德业家塾”则建于清朝末年,如果不拆掉至今也有上百年历史了。

一个地方的村落文明离不开书卷气的培养,离不开崇文重教的家风。“德业家塾”寄托了生活在半径村的客家先辈的一种崇文重教光耀门庭的心愿,即便半径村地处偏僻,其是蓝塘镇最边远、最偏僻的一行政村。半径村90%村民为林姓,村民很重视基础教育,但送孩子出山到蓝塘圩镇就读山高路远,所以自己办学,把先生请到家中教育家族子弟。据说,办学的主人当年在义容、青溪、九和等圩镇,皆办有锅厂或铁厂,所以聘请老师来家教授子弟。

“德业”文气长

偌大的“德业家塾”如今只剩下一块孤孤单单的石匾,让人不禁感叹岁月的无情,世事的沧桑,门联“德成为行师君子”“业广惟勤励士人”,这些石刻牌匾是今天人们连接历史、领悟先贤的唯一“通道”,让人深深感受到先人的眷顾、精神的馈赠,更是历史的赐予、文化的承传。

光耀门庭一直是客家先辈的一种愿望。在半径村的邻县康禾镇仙坑村也是如此。仙坑村地处偏远,当地叶氏先祖家业兴旺后,依然保持着浓厚的崇文重教的观念,兴建私塾,从师学礼,应试考举,造福乡邻,其建的私塾与八角楼仅一墙之隔,如今也只遗存了一面破败的牌楼,上写黑色字体“太乙来矣”。其究竟是何意,记者查阅多方资料,一直也未弄明白,甚为憾事。

本报记者 张涛






上一篇:浓浓艾草情
下一篇:春风里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