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 汽车频道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端午麻花见父恩

作者:陈青延

在我的家乡湘北农村,每年的端午节来到后,家家户户除在门窗挂上菖蒲艾草,吃上香喷喷的粽子外,还要吃上一种油炸面食,那就是美食小吃麻花了。从我年少记事的时候开始,每年端午节那天,父亲为家里人油炸麻花的情形,都定格在了我的脑海里,心底的深处,任岁月更替,琉璃破碎,都难以磨灭这种记忆。

我出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初,从开始懂事的时候起,就知道那时候的农村,贫穷落后,家里生活艰难。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到来后,正是农村里菜籽收获,禾苗在长,农户粮食青黄不接的时候。面对这种情况,在每年的端午节到来之前,父亲就会将自家收获的菜籽拿出去炸油,再将家里的破铜烂铁、废牙膏袋、废薄膜与废橡胶鞋什么的,卖给荒货佬,换了点钱到镇上粮店去找熟人关系,买回一些面粉,做好在端午节里油炸麻花的准备。

可以说,起初那几年端午节,父亲油炸麻花,技术不够精,火候把握不准,炸出来的麻花,口感崩硬,甜麻花偏甜,咸麻花偏咸。但在那种除精神外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父亲边学边炸出的麻花,都让一家人用开水泡着填肚充饥了!

俗话说:“蚌壳子三年也成精”。通过村里老辈人的传艺和自己的瞟学,几年后,父亲的油炸麻花技术达到了精湛的地步,手法也达到了十分娴熟的程度。

记得在我10岁以后每年的端午节,父亲事先都要在一盆灰面中放入鸡蛋、小苏打、泡打粉、猪油或菜油,再加入适量的糖或盐等配料,加水搅拌,慢慢进行揉搓,面团到什么时候再撒点面粉揉捏不粘手,又揉捏到什么时候加水到很柔软与光滑,并具有韧性,父亲都是有板有眼。尤其是,在油炸麻花的过程中,什么油温把麻花炸得蓬松,什么油温把麻花炸得嫩酥可口与嘎嘣爽脆,什么油温会把麻花炸得老硬糊黑,父亲更是胸中有数、了如指掌了。

倘若用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一首赞美麻花的诗,来形容我父亲做麻花的情景,那是最恰当不过了: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

至于城市与乡村,南方与北方,人们在端午节吃麻花的起源是什么,是从哪朝哪代开始的,我无从考证。不过,家乡的千家万户,每年端午节少不了炸麻花、吃麻花的浓烈习俗,我是感同身受的。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还不够富裕。那时节,农人家找了对象的小伙子,每逢端午节,走丈母娘家,都流行着一种俭约走节方式:称一斤多猪肉、打两瓶白酒、穿一串麻花、买一个纸封子或一瓶罐头什么的。

我家里兄弟多,父母生下了4个像将军一样的崽。我排行老三。那个时期,我们4兄弟,都已找了对象。兄长还结了婚,没有分家。这样一来,每年端午节一到,父亲就得起个大早,揉面粉,搓麻花,炸麻花,穿麻花,为我们4兄弟每人准备好一串走岳父岳母家的麻花子。

当天晚饭前,4个儿子都带着媳妇返回家时,父亲又系上围兜,与母亲一道,忙这忙那,为我们做上了一桌麻花席:肉打麻花汤啦、花生麻花炖猪脚啦、小麻花下排骨火锅啦等等,飘香四溢,令人垂涎欲滴!

韶华逝去人终老。改革开放10年后的一天,容颜老去的父亲,开始向我提出:帮他在小镇中租赁一间门面,办起一个糕点小作坊,炸薯条、炸鸡腿、炸麻花等美食小吃,自己挣钱自己花,自食其力,老有所为。与此同时,父亲还利用自己办作坊的时机,培训与传授我女儿、兄长的儿子和乡邻的子女,油炸美食小吃的技术与手艺。

时光似水永不回。如今,勤劳的父亲因病去世,已离开我们快20年了。每到新一年端午节来临之际,目睹街上大小超市摆放着品种不一的麻花,我便十分想念父亲,以及他所炸的麻花,更忘不了他的养育之恩!

 






上一篇:舌尖上的桑葚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