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童年趣事

作者:温伟权

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电脑、iPad、手机等电子产品进入每家每户,经常可见小朋友低头拿着手机或iPad,沉迷地玩着游戏、看着视频,手指不时灵巧地在屏幕上划来划去。电子产品正陪伴着这一代的小朋友成长,他们的童年可称为指尖上的童年。这不禁让我想起自己儿时玩耍的那些趣事,与现在相比,是多么的不同。

6岁时,我在家乡农村的一间小学读一年级。当时有一个小伙伴鬼点子多,小小年纪的他,学会了一门捕蝉的绝活。至今我仍清楚记得他捕蝉的细节,先从墙壁上用手搅下一把蜘蛛丝,吐点唾沫在掌心,用两个手掌将蜘蛛丝揉合成一团,形成一个球状,黏性特强。这时将蜘蛛丝团套在一根细树枝顶端,再将细树枝绑定在一根长长的竹竿上,如此,捕蝉的工具就制作好了,原理是利用蜘蛛丝团的黏性粘住蝉的翅膀。当时我跟着那个小伙伴去捕蝉,见他举着竹竿能精准地让蜘蛛丝团紧紧地粘住高高树上蝉的一侧翅膀,很快便将蝉捕下来,一捕一个准。而我有样学样举着竹竿想捕一只,却没有摸着门道,往往是一下把蝉给吓得飞跑了。

二年级,我转学到了县城的小学,但每年寒暑假都会回农村外公家住上一段时间。在外公家,我最喜欢的便是和三两个小伙伴,一起拿着簸箕到农田旁边的小水沟里捞鱼,方法极为简单高效,用簸箕开口的一端朝着水草生长茂盛的水沟边一插,再用力沿着沟边往上提,然后便出现一幅“水漏鱼虾蹦”的情景。最常打捞上来的是一种客家话叫“丝线公/彭碑石”的小鱼儿,有时也会打捞到小青蛙、小虾、小螃蟹甚至小泥蛇,把小伙伴吓一大跳,赶紧把簸箕扔进水沟里。“丝线公”只有拇指般大小,黄褐色外表上有深红色的竖条纹,喜欢吃蚊子、苍蝇,放进玻璃瓶里养着,能活上很长一段时间。直到今天,还有不少人家里养着这种小鱼儿。

在县城,我家住在父亲的单位大院,大院一楼中间的露天空地是我和小伙伴们最经常玩耍的场所。当时一起玩过的游戏项目有很多很多:弹玻璃球、拍纸片、打石仔、扔沙包、跳绳、抓人、踢球……小学五六年级时,在学生中兴起了收集果冻布丁封面纸的热潮。那时的果冻封面纸图案丰富,一套一套的,有水果系列、西游记系列、北京亚运会系列、各种类型的十二生肖系列、变形金刚系列等等,题材应有尽有,与邮票有得一比,同学们都当作邮票般收集。为了收集到更多的果冻封面纸,我和几个小伙伴会利用周末时间,专门到街上捡,不怕脏不怕累,若有拾获,如获至宝。捡回来后洗抹干净,小心谨慎地将图案剪下来,再镶进邮册里。根据封面纸的图案及稀有程度,同学间会相互交换各自的封面纸,好像大人们在市场公平交易商品一般。那时我收集了两本邮册的果冻封面纸,大学时送了一本给朋友,至今家里还保存着一本,闲暇时看看,倍感亲切。

儿时至今,不过二三十年光景,却是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当年我们所玩的弹玻璃球、拍纸片、扔沙包、跳绳等游戏,多是室外多人参与简单易玩的活动,更接近大自然。而如今,小朋友们玩的是积木、扭扭车、电动玩具、手机等,更多是在家里一个人自个儿玩,虽然也会给小朋友带来乐趣,但我还是喜欢并留恋儿时那般的童年。






上一篇:花朝情
下一篇:见面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