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 汽车频道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买水与借土

作者:康兆妮

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周围很寂静,连刚刚鸣叫了几声的公鸡也安静了下来。庆有拿着手电筒,微弱的光照在长满野草的小路上,一行人小心地往前,露水打湿了穿着拖鞋的脚。走在最前面的是谷贵公,家族德高望重的长者,跟在后面的是德福公的子孙,长长的队伍站满了小路,像一条蜿蜒前行的长蛇。

庆有是德福公的长子,这时候他正领着一大家子人跟着谷贵公,趁着月色,去村口的东江河边取水。这时的东江河,在黑暗中泛着青光,若隐若现,弯弯曲曲,静静地流淌。据说在黎明时分日出之前,河水最为干净圣洁。

这一刻,德福公正躺在祠堂上厅的左侧,他身体的能量耗尽后寿终正寝,明天是他入殓的日子。这是他在世间跟亲人的最后一次见面。小镇有个习俗,要给去世的老人在出殡盖棺前洗一次脸。这件事由他的子孙来完成,谓之为“净脸”。希望老人清清白白来世上一遭,也能干干净净、了无牵挂、体面庄重地向这个世界告辞。更是让子女尽最后一次孝心,给老人洗净世间的劳累,让老人轻松上路。

谷贵公在河边停下来,用手电筒来来回回把河水照了几次,确定没有“脏”东西,他示意庆有在此处取水。庆有把拽在手心的三枚硬币,向着东江的上游高高抛起,随着清脆的“咚咚咚”三声在水中响起。谷贵公大声念着买水词,意思大概就是天地在上、各路大神,今天凡人德福的子孙惊扰大家,不为别的,就跟大家借点水,给先人净面,请勿责怪。庆有立在河边,用口盅顺着水流的方向,舀起一口盅水。这水是逝者的子孙用勤劳挣来的钱向老天爷买来的,所以这个习俗被称为“买水”。

“买水”一词,在宋代周去非《岭外代答》一书中,有这样的解释:“……孝子披发顶竹笠,携瓶瓮,持纸钱,往水滨号恸,掷钱于水,而汲归浴尸,谓之买水……”之所以有这种习俗,是因为他们都传说自己的先祖曾经居住在江南水乡,是后来才沿着河流上到这里来的。所以,买水,需要到大江,因为江河乃长流水,这是取其长流不息、生生不息之意,也有说先人自江海浮来,魂归故里,是一种精神依皈。

与陆地上的人对水的崇拜相反,东江水域上生活着一群水乡人,他们则对土地有着虔诚的渴望与膜拜。

水乡人,被陆地上的人称为“船家人”。他们生活在水上,以船为家,长期漂泊,居无定所,甚至很多没有户籍,处于野生野长的状态。孩子无法接受正常教育,绝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低下。他们的收入主要靠渔业、水上客运等,他们生活贫困,而且很容易受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威胁。

船家人的外貌有着显著的特征,皮肤黝黑、个子矮小。他们上岸与陆地公民做交易时,总是低头弯腰靠着路边走。就算如此,还经常受到嘲笑与驱逐。但有些日子例外,比如农历正月初二到十五。这些天,船家妇女(佗城称之为“嫂嫲”)有上岸讨粿的习俗,这种习俗叫做“借土”。

船家妇女一般都是天足,她们赤足上岸后沿大路行走,与平时被嘲笑、驱逐、低头弯腰走路不同,每到一户,都会对着主人唱起吉祥的“讨粿诗”:“旧年过了又新年,生意兴隆赚大钱,恭喜发财平安过,送奴糖粿过门前。”或“姑嫂双双贺新年,红红伞灯挂门前。好糕好粿送奴去,金字牌板挂门前。”佗城人民过春节,基本上都有年糕或粿块,为了讨个吉利,都会非常大方地赠予她们一些,以满足她们借得陆地一块土,从此能脚踏实地的愿望。

我的奶奶是水乡人家的女儿,两岁就被曾祖抱养,但是她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依然生活在水上。血浓于水的骨肉相连,使得他们每年春节都会上门“借土”,那些一脉相连的船家,也都会结伴前来。爷爷是个爽快的人,生活也相对殷实,每年都会给娘家准备几大蒸笼的年糕,以备她们来访。

解放后,国家专门为船家人建造房屋,让如浮萍般漂泊的船家上了岸,享受与陆地公民同等的权利。船家人的生活习惯逐渐被同化,“借土”这个习俗也渐渐被遗忘。而爷爷奶奶给我讲的这个故事,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无论“买水”还是“借土”,都是人们一种对自然的敬畏。

 






上一篇:饮食文化和“吃”文化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