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文化 > 阅读新闻

挖地瓜

作者:杨贵成

40年前,小满前后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

放学啦,雨也停了。我与小伙伴走到水渠边,寻找小鱼小虾。渠水四溢,鱼虾无踪。我一着急,饥饿感就更强,东瞄西瞧,终于眼睛一亮。南坡地里裸露着一些如趾的地瓜。三个愣小子开始嘀咕:“生产队的白薯能吃么?”“挖了白薯是不是老师说的‘挖社会主义墙角’?”“仅挖几只,用土回填。虽做了坏事,但也做了好事。”三人齐动手,一人仅取三个如大趾的白薯,用衣襟擦一两下,擦一个吃一个,狼吞虎咽,连皮吃完,咂咂小嘴,同喊:“那可爱的白果啊,又脆又甜!”

刚到家门,父亲在门口正襟危坐,如法官一样。“路上吃了什么?”他那冷冰冰的的语调让我不寒而栗。我不敢说话,瞟了屋里的妹妹一眼,心想定是她告发,心更虚了,喊了一声“妈”。妈妈装作没听到,只顾着把已蒸熟的木薯片捣成羹。我只好低头,用沉默来抗衡父亲的高压。父亲急得撂下狠话,“不说就别进屋!”我站在屋檐下,盼着救星。可是父亲母亲哥哥妹妹对我都不理不睬,我的心开始隐隐作痛,只好咬紧嘴唇。圆月从东山升起,母亲终于出来了,“儿啊,不问自取视为偷啊!”妈妈的声调拉得很长很长,至今仍回响在我的耳旁。

20年前的初冬,我一家三口回到家乡,见到那片坡地和红薯。感到奇怪——红薯,怎么还不挖呢?哥哥说:“如今谁还吃红薯呢?都用来喂猪鸡鸭了。先挖易变质,用时才挖了。”我那刚上小学的儿子嚷道:“红薯比米饭好吃!”于是,我带着沉沉的红薯回城。

去年腊月,故乡的水田长满了长长的杂草,暖和的阳光偏爱那片南坡。坡上紫薯藤干叶枯,一片灰黑。我主动问哥哥要紫薯。哥哥说:“已跟公司签约,紫薯全部由公司回购,不能私下处置。你要就只好自己去挖了。”我的耳畔立刻回响起妈妈那长长的声调——“不问自取视为偷啊!”心想妈妈从未上过学,为何能说文言?是传统还是人的本性?我沉默良久,平静地说:你侄子已长大,不好地瓜了。我在城里视食量而买,方便且不浪费。遗憾的是下一辈不明我的地瓜情愫,我将写短文,祈愿他们能读一读,品品个中滋味。

 






上一篇:江风轻轻地吹
下一篇:想起张仲景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