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 汽车频道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专题报道 > 阅读新闻

开拓进取 构建传播新格局

深冬时节,源城区红星路101号,“河源晚报”四个大字煜煜生辉。这里,是河源晚报社的办公地点。

回望来路,1995年1月5日,一张叫做《东江晚报》的报纸,像一只报春的燕子,带着油墨清香“飞入寻常百姓家”,宣告《河源晚报》正式创刊。

25年来,作为河源人的市民报、生活报,河源晚报把根深植于脚下的这片沃土,为政府排忧解难,为市民解惑答疑,传递向善向上的力量。

廿五载岁月悠悠,河源晚报社和这座城市栉风沐雨共同成长,和这里的人们守望相助共度寒来暑往。

廿五载岁月悠悠,从单一的纸媒平台到两报两微、一端一网的立体传播平台,一代代晚报人矢志不渝、薪火相传,“关注百姓生活,心系民生冷暖”的初心始终如一。

探寻发展壮大之基——领导关怀读者厚爱中茁壮成长

走进河源晚报资料室,一叠叠旧报纸合订版整整齐齐地放在桌面上,偶有风吹过,发黄的纸页翻动,回想的气味便拂面而来。

廿五载走来,河源晚报饱含上级领导的灼见和关怀,饱含广大读者的厚爱和深情,饱含晚报人的坚守、耕耘和奉献。

廿五载,各级领导的一声声关怀——

1995年1月5日,第一张《东江晚报》与读者见面,时任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成威兼任东江晚报社社长,于幼军与杨华维、骆洪星等省市领导题词祝贺。廿五载,多位省市领导调研河源晚报社,充分肯定河源晚报发展取得的成绩,并鼓励河源晚报继续为河源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廿五载,一张张有故事的全国全省新闻奖奖状——

2006年10月,河源晚报记者张钢深入东源县下山村,了解到村民曾少平突患精神分裂症未能治好,他妻子无奈之下只能将他锁进小屋10年,并不离不弃地照顾他。为帮助他们一家,张钢采写了《丈夫啊,你让我如此揪心》一文。文章见报后,反响热烈,社会各界纷纷帮助曾少平一家,治好了曾少平的病,一家人幸福美满地生活。该篇报道也获得了首届赵超构新闻奖一等奖。

廿五载,一面面基层群众饱含感激之情送来的锦旗——

2013年3月,河源晚报开启了一组跨区域全网拉动式的系列报道——《寻亲·那些年,那些人》,帮助市民寻找失散多年的亲人。其中,和平县林寨镇下镇林屋村村民李亚长在河源晚报记者叶园的帮助下找到了自己的弟弟。为了感谢河源晚报的帮助,李亚长姐弟特意向河源晚报赠送了一面锦旗。

廿五载,一场场播撒爱心的公益活动——

2013年6月始,河源晚报连续每年都举办“高考爱心直通车公益活动”,招募了数千辆爱心车辆,为数千名高考考生提供了免费接送服务,让“十年寒窗磨一剑”的考生们前往考场的道路更顺畅,也更温暖。

追昔抚今,青春不悔。廿五载风雨与共,河源晚报在党的领导下成长,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广大市民读者的信赖和帮助下不断发展壮大。

迈步求新求变之路——从一张报纸到两报两微一端一网

徜徉时间的长河,河源晚报的采编设备,早已历经数次更迭,河源晚报已从办报、办刊,只出纸媒产品,到生产短视频、推出直播等全媒体产品。

时代在变,技术在变,传播格局在变。不变的是河源晚报求新求变的创新基因,是对社会良心的敬畏,对民生情怀的坚持,对责任媒体的坚守,是“关注百姓生活,心系民生冷暖”的办报宗旨。

从《东江晚报》到《河源晚报》,从对开四版到四开十六版,从黑白印刷到彩色亮相,河源晚报历经数次改版扩版——1998年7月3日,《东江晚报》改名为《河源晚报》;2000年1月2日,《河源晚报》正式扩为四开八版周三刊;2004年,《河源晚报》从周三报转为彩色周五工作日晚报;2006年1月1日,《河源晚报》扩为四开十六版;2016年,《河源晚报》从内容、版式上进行大幅度调整,开设了“视点”“民生”“社区”“县域”“东江”“乡土”等本土内容版面,“今日关注”“民生微改革”“记者帮办”“周末去哪儿”等栏目。

一张报纸上连党心、下接民心。我们比报业的黄金时期更加用心、更加精心办好核心报纸,努力扩大河源晚报的地域覆盖面、人群覆盖面、内容覆盖面。

1996年1月5日,河源晚报与市教委合办的第一张《东江晚报·教育版》正式出版,期发行量20余万份……如今,该刊已改名为《河源晚报·教育周刊》,是我市唯一一份面向中小学生发行的教育类刊物,发行量达6万份,读者遍布广大中小学校,为河源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办网站、设立户外电子阅报栏、开官博、官微、推出万绿湖FM客户端、推出了视频品牌“恐龙视频”……廿五载风雷激荡,截至目前,河源晚报社旗下有两报、两微信、一微博、一抖音号、一网站、一个移动客户端,一个视频品牌,建立了以河源晚报微信公众号为龙头的微信矩阵总粉丝量达20万+。

投身融合发展之势——改革开启新征程

去年初,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把“课堂”设在了人民日报社媒体融合发展的第一线。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进一步作出重大部署。

顺应时代,因变而变。移动智能媒体时代正向我们走来,信息技术发展改变了人们阅读方式,改变了新闻生产和传播形式。面对巨变,河源晚报坚持守正创新,以“答卷人”的责任自觉,不断推动媒体融合改革向纵深发展,潜心打造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今天,河源晚报的记者编辑们已不分谁是报纸记者、编辑,谁是新媒体记者、编辑,大家都是全媒体记者、编辑。今天,河源晚报记者拿起笔可以写文字稿,拿起手机可以拍视频、做直播,并对视频进行初步剪辑。

2017年起,河源晚报充分运用航拍、VR、H5等新技术制作了一批“爆款”“刷屏”作品,其中《河源市720度VR全景》总阅读量达60万+;为了配合市委市政府做好创文宣传工作,河源晚报开设了“创文大家谈”移动端平台,总访问量达28万+,参与人数5万多,在创文工作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2019年6月9日至14日,我市遭到特大暴雨袭击,河源晚报社旗下的微信、抖音、直播平台等新媒体矩阵,第一时间播报汛情险情,直击抗洪抢险一线和救援队伍开展的救灾工作,用震撼人心、感人至深的现场镜头,汇聚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正能量。其中,《连平、龙川人武部组织官兵民兵转移受灾学生》的短视频在河源晚报抖音号获得了326万+的阅读量。

河源晚报社领导班子深知,报社员工尤其是采编人员要转变观念,彻底从以纸媒为主转到以融媒为主,自觉贯彻新的工作机制。报社通过人员培训、策划引导、考核倒逼,大力提升全媒体采编人员脚力、眼力、脑力、笔力,通过考核这根指挥棒引导采编人员自觉转到融媒这主阵地上来,激发采编人员做好融媒体平台的工作热情。当前,河源晚报正紧紧围绕“改革”和“融合”关键环节,全力推进报社融合转型,以敢碰硬勇气和敢担当锐气的斗争精神扑下身子抓落实,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提效破局。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25年,使命在肩,初心不改;

25年,风雨兼程,从未懈怠!

在书写时代发展的道路上,我们将一如既往关注民生,恪守道义,传播温暖人心的力量;在未来已来的时代里,我们将在奔跑中奋力逐梦,以“永远在路上”的奋斗姿态,锻造作风优良、业务精湛的新闻铁军。

本报记者 刘曦

相关链接

部分新闻奖大奖名单回顾

通讯《丈夫啊,你让我如此揪心》获2006年度赵超构新闻奖一等奖;

消息《埔前悄然兴起农民回流潮》获第21届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一等奖;

消息《我家曾祖竟是红色银匠》获2007年度赵超构新闻奖一等奖;

消息《天啊!纱布藏身腹中二十五载》获第23届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一等奖;

通讯《灯光网背后的利益博弈》获2009年度赵超构新闻奖一等奖;

通讯《我想让女儿以另一种方式活下去》获2013年度赵超构新闻奖一等奖。

 



相关热词搜索:开拓进取 构建传播新格局


上一篇:守望时代 与河源共成长
下一篇:初心不改,奋力逐梦——《河源晚报》创刊25周年致读者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