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 汽车频道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专题报道 > 阅读新闻

守望时代 与河源共成长

一份报纸,记录时代的温度;一份报纸,见证城市的发展。走过25年风雨历程,《河源晚报》与这座城市同奋进、共成长,见证了她的每一个荣耀瞬间。25年,一份份报纸向大家诉说着那段光辉岁月,一张张照片向大家讲述着弥足珍贵的动人故事,一幕幕时代畅想为大家传递出对未来无限美好的新期待。城市在变高、变大、变靓、变现代,这份与城市相伴的报纸也在革变、蜕变、嬗变、蝶变。

国有梦,城有梦,报亦然。站在新时代,河源晚报将牢记初心使命,心中有大局,眼里有全局,准确、有力、有效地传播党的声音,旗帜鲜明地亮剑发声,再创新业绩、实现新突破,交出新时代的合格答卷。

2018年GDP首超千亿,“两个河源”建设坚定向前

“建市初期,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仅10亿元出头,到2002年突破100亿元历经15年,突破第二个100亿元仅用了3年,其后基本上保持每两年再突破100亿元新台阶的快速扩张步伐,其中2006年经济总量一举超越汕尾、云浮,从此改变了‘后无追兵’的落后局面。2017年,全市GDP达到946.16亿元,经济总量为建市初期(1987年)的80.3倍,增量达934.37亿元,比1987年增长39.14倍。到2018年,全市GDP达1002亿元,首超千亿元,为1987年的85倍。”这是摘自《河源晚报》今年9月23日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系列报道。

《超千亿元!今年招商系列活动再获丰硕“战果”》《5次经贸活动助推河源高速发展》……近几年,河源重视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多次举办大型招商活动,成为企业眼中的价值洼地,发展未来可期。这期间,《河源晚报》多次不惜版面,多角度报道河源喜现“虹吸效应”的大喜事。

站在新时代,河源将坚定不移以全域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纲”,举全市之力,全域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建设全省绿色发展示范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排头兵,走出生态河源、现代河源相得益彰发展新路的伟大征程上步伐坚定,阔步向前。

交通发展大腾飞,助推河源加速度

1996年9月1日,京九铁路全线正式开通运营。京九线从北京南下,途经和平、龙川、东源、源城,穿市而过,直通香港九龙。京九铁路的通车,不仅是全国的大事、喜事,也是河源人民的大好事,它标志着我市和平县有了铁路,通上了火车。

1996年9月,《河源晚报》的前身《东江晚报》并非每天出版,因此,《京九铁路九月一日全线通车》的消息直到9月3日才在晚报头版头条刊发。据报道,京九线虽然在我市境内才154公里,却穿越了我市和平县、龙川县、东源县、源城区,结束了和平县境内没有铁路的历史,为和平山区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想要富,先修路。河源人对交通的渴望与执着更加迫切,所有人铆足了干劲,誓为河源发展开路。2003年12月20日,惠河高速公路全面通车,河源至此结束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到2018年12月28日,汕昆高速河源段正式通车;再到2019年10月18日,河源人翘首期盼的高铁河源东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正式动工。铁路、高速公路、桥、高铁……《河源晚报》一次次见证了河源交通飞跃,25年来,河源不停地追赶城市速度,特别是省政府实施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战略后,河源乘风开路,飞得越来越高,越来越远。

守望古邑文化,见证河源崛起

1996年3月12日,《河源晚报》以《6500万年前恐龙蛋重见天日》为题,开启了河源恐龙之乡报道。“我市博物馆自1996年3月6日发现并鉴定第一窝恐龙蛋化石至今,已抢救、挖掘、征集恐龙蛋化石10008枚,馆藏数量跃居世界之最。该馆正式向英国吉尼斯总部申请《馆藏万枚恐龙蛋化石世界之最》纪录,我市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恐龙蛋化石最多的地方,也是世界上目前唯一同时出土恐龙蛋化石、恐龙骨骼化石和恐龙脚印化石的地方。”2005年1月5日,本报再次报道恐龙之乡申报吉尼斯纪录的事。

《河源晚报》作为河源人自己的报纸,关注河源的文博事业发展,记录河源的恐龙足迹,翻看过去25年的报纸,不时都能发现“恐龙”的身影,一路走来,河源晚报一直发挥自身力量,擦亮河源“龙”的品牌,助河源实现腾龙之梦。

2010年11月29日晚,世界客属第23届恳亲大会在河源市隆重开幕。次日,《河源晚报》用5个版的版面,讲叙槎城这无眠的一夜。随后的3天,世客会特别报道,仍然是报纸的头条。

世客会在河源成功举办,进一步增强了河源人的自豪感、归属感和责任感,激发了河源人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这也是发掘、梳理、传承和弘扬客家古邑人文历史的行动,是守望河源古邑历史文化的行动。河源崛起,需要这样的行动,需要我们共同当好客家古邑文化的守望者,增强文化软实力,为河源崛起提供精神支持和文化保障。在这历史时刻,《河源晚报》也用最真诚的行动,守望古邑文化,见证河源崛起。

城市设施再完善,魅力河源受瞩

2016年12月29日头版导读——“‘三馆一园’昨日正式启用,内版用两个版的特别报道讲叙河源市‘三馆一园’:河源市图书馆、河源市博物馆、河源市档案馆、先贤园正式开张了,市民家门口的文化大餐又添新佳肴。”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对经济、社会的渗透越来越明显,其带动作用也越来越强大。未来,地区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文化的竞争;文化能团结人心、凝聚人力,让大家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奋斗。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越来越成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

1997年,市人民公园建设工程正式开工;2004年8月20日,河源文化广场全面完工;2012年1月18日,客家文化公园(一期)开园,河源文化设施建设,始终围绕着人民来展开,体现出强烈的人文情怀与文化自觉,让生活其中的河源人幸福满满。

从古至今,人文河源从不落后,《河源晚报》也不断挖掘河源城市人文内涵,塑造文旅品牌,助力河源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本报记者 郑婷影

 



相关热词搜索:守望时代 与河源共成长


上一篇:光影相随 晚报“铁军”在新闻一线砥砺前行
下一篇:开拓进取 构建传播新格局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