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 汽车频道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专题报道 > 阅读新闻

我市13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工程治理建设项目顺利通过初验 为建设平安和谐社会构筑安全屏障

日前,市自然资源局牵头组织相关单位人员和技术专家组成地质灾害治理建设项目验收组,对2019年省级补助13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工程治理项目(学校、医院)进行初验。经验收组现场踏勘、查阅竣工验收资料后,组织勘查、设计、施工、监理、监测、检测等参建单位召开竣工验收(初验)工作会议,采取综合评分法,分两个批次对13个项目进行综合测评。一致认为,13个地质灾害治理建设项目做到精心组织、科学管理,质量达标、总体效果良好,与四周的景观协调,具有明显生态效益,一致同意通过初步验收。


治理后的龙川县田心镇中学教师宿舍、实验教学楼滑陂工程。

治理前的龙川县田心镇中学教师宿舍、实验教学楼。

地质灾害防治事关我市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13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工程治理项目的全面完成,为我市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开好局、起好步起到试点示范效应,为我市“融深”“融湾”及“示范区”“排头兵”和“两个河源”建设,构筑平安、和谐的社会安全屏障提供了保障。


市自然资源局领导到项目建设现场检查调研。

和平县公白镇公白中学滑坡工程治理项目。

和平县古寨镇古寨学校教学区生活区后滑坡工程治理项目。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市地质灾害隐患点综合治理工作,我市在今年3月制定了《河源市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计划用3年时间,对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综合治理,将地质灾害风险降至最低,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我市2019年15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工程治理建设项目是“6·10”“6·12”灾后重建重点项目,也是2020年河源市十件民生实事之一。这15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别位于龙川县(6处)、和平县(8处)、连平县(1处),威胁总人数9101人,潜在经济损失1.07亿元。市自然资源局土地整理开发中心作为实施单位,实施的13个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项目总投资9126.77万元,项目通过削坡减载、陂面防护、修筑挡土墙、挖截排水沟等工程技术手段,彻底治理地质灾害隐患。

根据市政府统一部署,为尽快消除地质灾害险情和隐患,加快地质灾害隐患点工程治理工作,市自然资源局积极谋划,主动作为,高站位、严要求、高标准,举全局之力、聚全局之能,科学规划、全力以赴,积极创新治理建设模式,与市直有关部门经过多方调研讨论,为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项目审批开辟快速、高效的“绿色通道”。在全省率先采用勘查、设计、施工总承包(EPC)的模式进行整体公开招标,由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二九二大队下属的核工业河源工程勘察院作为(EPC)模式的总承包单位,负责勘查和施工建设工作,使工程治理建设时间缩短了半年多。

13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工程治理项目建设的有效推进和顺利完工,得益于项目管理、设计、施工过程中推行先进的管理模式、引进新技术、新工艺等:一是加强工程质量管理,防治质量通病,项目管理部对总承包单位提出了五个质量管理措施,严抓质量管控,把好人员及设备履约进场关、原材料进场关、试验检测关、工序开工关、过程控制关,确保了工程品质过硬。二是加强项目现场管理工作,保证隐蔽工程质量、安全,严格执行业主、勘查、监理、设计、施工等五方验收制度,以此强化建筑工程五方主体责任,做到重要工序监理全过程旁站。三是立足于“预防为主、先导试点”的原则,以提高质量改变意识为目的,推行模块化施工“首件工程认可制”,提高了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四是按文明施工及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要求管理,治理范围用彩钢板围蔽进行施工,外侧装贴安全文明施工宣传图片,按规定配备专职安全员,加强危险源辨识;落实三级教育制度,勤检查、重落实,项目实现了无伤亡、无重伤、无火灾、无中毒、无倒塌的安全目标。

在项目的建设推进过程中,还采用了“人防”+“技防”的综合管理手段,充分利用河源市土地整治综合管理系统,使用无人机、监测设备等及时对工程施工全过程进行动态跟踪,提高了项目的规范化、动态化、科学化管理水平,保障了工程建设施工安全、规范、高效。

本报记者 陈仕平 严冬远 通讯员 张伯焕






上一篇:紫惠高速筑起河源“融深”“融湾”“大动脉” 助推革命老区铺就脱贫奔康路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