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 汽车频道

“我们脱贫啦,感谢党的好政策”——我市38568 户贫困户脱贫嬗变

鸡唱声声,点燃了致富奔小康的希望。时值隆冬,江东新区古竹镇双坑村村民张桂强端着鸡食走进靠山边的养鸡场,嘴里发出“咕咕”声召唤在树丛里觅食的土鸡。顿时,一大群鸡围在他身边“咕咕”地叫着,抢着要食吃。这“咕咕”声,宛如致富新曲,听得他心都醉了。

作为全省扶贫开发主战场之一,“十三五”期间,我市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8568户、107372人全部达到脱贫“八有”标准,255个相对贫困村也全部达到退出“十项”标准,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前日,市扶贫工作局表示,我市扶贫重在扶志,积极发挥引领作用,以点带面,形成强大的示范辐射效应,使其在脱贫攻坚中得到充分发挥。


徐玉伟成了村里致富“网红”。

张桂强:感谢共产党

由于双坑村是多丘陵地带,鸡禽散养在山村田野间,肉质紧实,“双坑土鸡”一炮而红。曾经因病致贫的村民张桂强,在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现在一年卖鸡近200只,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张桂强以前身体不好,经常生病,生活一度陷入困顿。在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他通过养鸡赚到钱,心情也开朗了许多,养鸡越养越有劲,越养越多,由过去的不足20只发展到目前年销售土鸡近200只。

“感谢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一家人的生活慢慢‘站’起来了。原来什么都没有,以前也是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好的生活,现在的日子比以前强10倍,感谢共产党,感谢好政策。”张桂强如是说,以前养鸡卖不出去,如今在扶贫工作队和合作社的帮扶下,鸡不愁销,真好!

徐玉伟:微信“带货”做老板

徐玉伟原来是和平县长塘镇苏光村的一般贫困户,他家以前生活贫困,靠打临时工和散种散养来维持一家人生活。扶贫工作队鼓励他说,只要勤快、肯吃苦,家庭和睦团结,一定能把苦日子度过去。扶贫工作队帮他申请了村里的公益性岗位,做村里的保洁员,每个月可以领800元。勤快的他天不亮就开始忙活,清洁村委会周边和村干道的卫生。

闲不住的徐玉伟又找到扶贫工作队请求帮助,干起了微信“带货”,把自己种养的东西放在网上卖,开启了他的“带货之旅”。除了养鸡外,他还种了百香果,自酿了黄酒,整天忙着发货,一天到晚乐呵呵。他还隔三差五就在朋友圈里发他的“作品”,后来还学会了拍视频,视频里用客家土话进行介绍,语言也越来越风趣,心情很不错。

李军辉:“懒汉”变致富能人

“看看,我这批鸡养得咋样,个个毛色油亮,多活泼,看着都喜人。”在坐落山头的鸡舍里,40来岁的龙川县铁场镇周塘村村民李军辉告诉记者。说着这些话时,他是一脸的兴奋与满足。在深圳市东部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帮扶下,他这昔日全村有名的“懒汉”变成了如今人人尊敬的“致富带头人”。

过去由于家境困顿,李军辉一家几口人生活过得极不如意,几个孩子也要依靠政府和社会救助抚养求学。在扶贫工作队帮扶下,他从养鸡起家,后又租用村里的荒地种植百香果增加收入,还开垦鱼塘养起了鱼,实现了家禽、果树、鱼塘“三位一体”的微循环立体种养殖模式。2017年,作为全村的脱贫典型,他被推举为村小组组长,受到了全村村民的尊敬。2018年初,他开始启动肉鸡养殖项目,如今,他建的两个鸡舍全部满负荷养殖,条件成熟的话,他还计划扩建第三个鸡舍,建成投产后将达到每批次养殖3万只的规模。

“李军辉们”带动更多村民

去年12月,中宣部2020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由国务院扶贫办组织编写的《中国减贫奇迹怎样炼成——扶贫扶志故事选》一书在全国公开发行。李军辉从“懒汉”到“致富带头人”的蜕变故事入选全国32个扶贫扶志典型故事,也是广东唯一入选该书的脱贫致富记。

扶贫重在扶志。李军辉的典型事例从根本上帮助贫困群众改变落后的精神面貌和思想状态,激励贫困群众发挥对生产生活的主观能动性,在全市形成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价值取向和政策导向。这也正如广东省委农办主任、农业农村厅厅长、省扶贫办主任顾幸伟在为李军辉推荐语中说得:李军辉作为中国万千典型贫困人口的一个缩影,他从一个“懒汉”到“致富带头人”的成功转变不仅彰显了扶贫扶志的重要性,也为广大贫困群众增强了立足自身实现脱贫的信心。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扶贫工作队要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市扶贫工作局对此表示,将发挥脱贫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让“李军辉们”带动更多村民奔小康。

本报记者 张涛 通讯员 彭志通 袁定央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启动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