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 汽车频道

和平墩头蓝广州展魅力 推动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创新发展

10月7日,广东省文化馆小剧场,我市墩头蓝纺织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曾春雷带着墩头蓝各式成品和50台木质编织器,让羊城市民近距离领略墩头蓝的独特风格,体验墩头蓝纺织技艺。记者昨日了解到,国庆节期间,除在省城可体验墩头蓝纺织技艺外,不少游客还深入到墩头蓝纺织技艺发源地——和平县彭寨镇墩头村打卡游览,学习制作手工艺品。


广州市民在省文化馆小剧场体验墩头蓝纺织技艺

墩头蓝羊城受青睐

10月1日至7日,2022年广东省节庆“叹”非遗国庆、重阳节系列活动之“非遗生活工坊”在广东省文化馆小剧场举办。墩头蓝纺织技艺与石湾陶塑技艺、江门东艺宫灯制作技艺、广式硬木家具制作技艺、三灶竹草编织技艺、书画装裱修复技艺、沙河鸟笼工艺等“非遗”项目吸引了羊城不少市民体验参与,感受了传统工艺的匠心独运,丰富了国庆假期生活。

墩头蓝纺织技艺发源地——和平县彭寨镇墩头村在国庆节期间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目光。作为广东省乡村文化精品线路游览点、“绿色和平·醉美客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点,墩头村是以曾氏族人为聚落的纯客家民系村落,历史悠久,乡村环境宜人,拥有丰富、独特的自然及人文资源。村内有着客家古园、古巷、古塔、古桥、古树、古墓等历史人文景观。不少游客打卡游览,或学习制作手工艺品,或体验民俗活动,或游览古村落田园风光。一名游客在实地参观后说,原来典雅大方的墩头蓝是这样制作的,感觉收获不少,不虚此行。

守护弘扬“非遗”技艺

明、清直至上世纪90年代末,墩头村以纺、耕、织、染、踹等技艺,生产出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系列布料服饰,因产地而名墩头蓝。墩头村出产的墩头蓝系列布料成品,历来畅销县内各乡镇,远销湘赣闽边区。2015年,墩头蓝纺织技艺被认定为“广东省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作为“非遗”墩头蓝生产传承基地保护工作的发起人和传承人,曾春雷扎根农村20余年,一直致力于抢救、整理、传承濒临失传的客家传统纺织技艺墩头蓝,成为墩头蓝文化的守护者和弘扬者,让墩头蓝这一古老的纺织技艺以各种形式延续和发展。为了将墩头蓝纺织技艺重新呈现在人们眼前,曾春雷筹建起墩头蓝纺织技艺传承作坊,挨家挨户动员村民参与墩头蓝纺织技艺传承。曾春雷还牵头组织,制定出一套乡村文旅研学课程,通过“玩手艺、听乡音、识书礼、忆红区”,引导广大青少年与游客感受客家传统文化,开拓体验化、年轻化、家庭化的新客源市场,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汇入墩头村。

想建博物馆传承技艺

2016年,墩头村入选“第五批广东省古村落”。如今,古老的纺织技艺得以重现,慕名而来的游客也多了起来,当地村民开始办起了民宿。每到节假日,前来墩头村旅游、研学的游客络绎不绝。村里的人气旺了,直接带动了墩头蓝产品的销售和民宿的发展,村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越来越富足。记者了解到,华南师范大学、广州美术学院、惠州学院等高校师生还深入墩头村开展实地研学活动。今年8月15日,惠州学院Intopeace团队深入墩头村了解墩头蓝纺织技艺,感受墩头蓝的魅力和文化。团队成员郭利成认为,墩头蓝纺织技艺值得人们去铭记,去学习,去传承。

与多数“非遗”项目一样,墩头蓝目前正面临着“市场需求日益下降、工艺传承人缺乏、技艺创新意识薄弱、文化认同感缺失”等难题。曾春雷为此表示,希望借此次“非遗生活工坊”展示契机,在政府的推动下,村里能够建设墩头蓝博物馆,以更好地传承这一纺织技艺。

本报记者 张涛 文/图






上一篇: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台账完成率超98% 企业实力活力持续增强
下一篇:我市召开宣传思想文化系统《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简史》专题学习会议 从党的百年宣传工作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微心愿”点亮孩子希望之光

“微心愿”点亮孩子希望之光
“我要一盒水彩笔用来画画”“我要一个新书包”“我家的学习桌坏了,想要一张新的学习桌”……在偏远农村地区,有一些家庭,因为生活所需,父母要外出务工养活一家人,家里的孩子只能在过年...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