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十年来河源坚定不移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农村文明进步 广大农民在希望的田野上阔步前行

“十年前,过了古竹雁头桥,游客只知孔埔村,不知有雅色。而如今,游客过了雁头桥,就打听雅色怎么走,直奔葡萄园基地采摘。生活在雅色,感觉很自豪。”日前,江东新区古竹镇雅色村党总支书记邹观明对参加江东新区农村工作暨乡村振兴提档年工作推进会的代表如是说。该村葡萄园基地规划种植300亩,首期种植100亩,致力于打造中高端品牌“江东葡萄”,2021年盈利30万元,预计今后每年可实现利润80万元以上。这只是我市农业十年变化的一个缩影。

如果时光可以集结成册,那么翻看时光页,变化便跃然眼前。我市农业十年变化的如椽大笔既在细处精琢,也在大处着眼。市农业农村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6.59亿元,农业产值71.97亿元。2021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0.26亿元,农业产值133.11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46元。这是全市上下勠力奋斗的结果,也是全市上下脚踏实地,用付出和汗水拼搏出的卓越成绩。


紫金茶山盛景。本报记者 张涛 特约记者 黄从高 甘建楼 摄 

向富而行,腰包鼓起来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重点围绕生猪、油茶、茶叶、蔬菜、水果、水产、南药、丝苗米等八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坚定不移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农村文明进步、农民增收致富,促进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发展,逐步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茶罐子”“油瓶子”“水缸子”。

就雅色村来说,让村民深感自豪的不仅仅拥有葡萄园基地,还有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的雅色党员培训基地和艺术家工作室即将完工投入运营;占地12.8亩的雅色村巾帼农场项目进展顺利。雅色村向阳小组一村民说,十年前,向阳小组没有广场,没有地方可以休闲,如今文化广场有了,河堤也整修了,弯弯的河堤成为村里一景,吸引了很多村民傍晚前去散步。记者在雅色文化广场看到,广场临河而建,河水悠悠,与广场上枝繁叶茂的古荔枝树相映成辉,广场正中央的“松伴云风观雅色,客临蓬壁品俗香”几个大字显得格外醒目。顺着河堤,可一直散步至留洞村。地处越王山下的留洞村,风光秀丽,十年前因养殖甲鱼而闻名四方。如今种植岩茶即将成为该村新的主导产业之一。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我市乡村产业不断壮大,目前以生猪、油茶、茶叶、蔬菜、水果、水产、南药、丝苗米八大产业为核心的农业产业集聚发展成效初显,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有序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县级以上龙头企业带动农户数38.36万户,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6619家,居全省前列;“万绿河源”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效应逐步增强,产销衔接渠道不断拓宽,产业发展后劲持续提升。

向美而行,乡村靓起来

谁不说俺家乡好。“我是杨梅人!”东源县锡场镇杨梅村“新农人”李建明大大方方地自我介绍说,自豪之余更有一种欣慰。他说,以前在外闯荡10多年,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穷山僻壤杨梅村人,现在一提起杨梅村就觉得特别自豪。昔日“秘境地”,今成“网红地”。杨梅村每年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打卡。2015年,在市区创业的李建明把家乡杨梅的“秘境风情”照片发到驴友圈后,很多驴友感慨说,万绿湖还有这么好的风景。自2017年始,他在微信里推出一系列宣传杨梅村的文章,为家乡代言。2018年,他毅然回到村里,盘活撂荒地种植百香果,当起了农场主。即便因为疫情,百香果销售受到影响,他也未改其志。他一直相信,守着青山绿水,终会有金山银山。源头活水带来的也是生态经济的示范效应。如今,像李建明一样回乡发展的村民越来越多,或拾起撂荒地种果,或盘活老屋办民宿,好风景已成好“钱景”。

与锡场镇同处万绿湖畔的东源县顺天镇党演村,依地处灯塔盆地的“胸膛”之便利,美丽风景令人怦然心动。宽阔的柏油路,醒目的红黄蓝三色标识线让人兴奋。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路面干净整洁,两旁绿树成荫,灰砖白墙的客家民舍鳞次栉比。建成开放的岭南农耕(移民)文化博览园给党演村增添了一层浓郁的乡村文化色彩,充满诗情画意,让整个党演村如同世外桃源一样迷人。

仿佛一夜之间,党演村火了!今年3月党演村的油菜“花海”成了游客争相追逐的“网红”打卡地。油菜“花海”刷屏让党演村干群提振了信心,也让村民实实在在获得了福利。“有人来就有商机。”今年40多岁的村民朱清泉说,最旺的一天,他卖蔬菜、土鸡蛋就卖了700多元。

向园而行,农业强起来

作为河源农业发展的主战场,灯塔盆地发展全城瞩目,堪称我市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梦想与现实的“史诗级大片”。2012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对灯塔盆地这样表述:按照“建园区、带基地、兴产业、促增收”的总体思路,抓好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现代农业100强等项目建设,加快把灯塔盆地创建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也就在2012年,灯塔盆地通过农业部审定,被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灯塔盆地建设,推动美林油茶加工产业园、茶浓缩液、华源康、蓝莓庄园等项目建设,着力引进一批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油茶、蓝莓等农业产业。

作为改变河源未来农业农村形态的战略支点,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是我市现代农业产业集聚区,正全力创建国家农高区。我市全力做好灯塔盆地现代农业大文章。市农业农村局把灯塔盆地建设成为引领我市未来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综合平台,使其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增强。灯塔盆地目前初步形成以高山茶油和蓝莓鲜果加工为代表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以油茶种植和生猪养殖为代表的立体生态种养业、以绿然灯塔农产品物流园为代表的现代农业服务业等三大主导产业。盆地内有省级农业产业园10个,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48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76家。目前,农高区核心区引进落户项目11个、投资总额36.3亿元;正在洽谈项目12个,投资总额28.5亿元。

本报记者 张涛






上一篇: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整体步入良好阶段
下一篇:“圳”情帮扶 江东嬗变 深圳帮扶助力江东新区高质量发展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