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振兴阮啸仙故里 客家古村焕发新活力
阮啸仙是我党建党初期50多位党员之一、广东青年运动先驱、人民审计制度的奠基者,是与彭湃齐名的农民运动领袖,2009年被中组部、中宣部等11个部委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近日,记者走进阮啸仙故里——东源县义合镇下屯村,再次探寻这位东江骄子的革命事迹,感怀其短暂而壮丽的一生。
阮啸仙故里已经焕然一新。本报记者 严冬远 摄
革命事迹英勇感人
下屯村是个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的小村落,1898年9月5日,阮啸仙出生于这里。如今,他的故居经多次修缮,主要展现其生活场景,大堂正堂摆放了桌凳、案牍等生活用品,在阮啸仙出生的房间里,还有床、书桌及其伏案苦读的场景还原。
在与阮啸仙故居对望的阮啸仙纪念馆,跟着讲解员王春梅的讲述,看着纪念馆中的史料记录,以时间为主线,记者回顾了阮啸仙生平事迹。据讲述,1918年,阮啸仙拿下了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专科学校在河源唯一的招生名额,赴省城深造。此时,正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第二年,马克思列宁主义陆续传入中国,从阅读《新青年》杂志开始,阮啸仙接受了马列主义的熏陶教育。“五四”运动爆发后,阮啸仙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以“甲工”为舞台,掀起了一场抵制日货、反对专制、改造甲工的著名学潮,成为了他从改造学校到变革社会的一个新起点。
1920年秋,阮啸仙参加了广州地区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和领导人。1921年,阮啸仙在广州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作为中共早期农民运动的重要领导人,阮啸仙积极研究推动农民运动,不仅组织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大力培养农运干部,还十分重视并组建了农民武装,推动农民运动的发展。
1922年秋,受广东党组织的委托,阮啸仙负责筹备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广东区委员会的工作,被选为团区委书记;1923年6月,建立了广东新学生社并被推选为执行委员会第一任书记。在长期领导农民运动的斗争中,阮啸仙撰写了《中国农民运动》,总结了大革命时期中共领导近代中国农民运动的政策和策略,得到了毛泽东的充分肯定,并被列为其任农讲所所长的第六届农讲所学员学习的必读教材之一。
1924年至1926年,阮啸仙与彭湃、毛泽东等共产党人,在广州共同创立了农民运动讲习所,期间,阮啸仙担任了一至六届教员及第三届的农讲所主任。“坚忍卓绝为吾人本色,奋斗牺牲是我辈精神”正如阮啸仙在1924年写下的诗句一样,他活跃在革命前线,彰显了共产党人为劳苦大众谋利益的壮志豪情和英雄本色。
“1934年2月3日,阮啸仙被中华苏维埃临时人民政府任命为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成为共产党第一任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王春梅说,阮啸仙通过审计实践为人民审计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被人誉为“苏区经济卫士”。1935年阮啸仙壮烈牺牲。
盘活红色资源 助力乡村振兴
“2020年,阮啸仙纪念馆进行了第三次修缮,融入了智慧导览系统,更加现代化、科技化地展示了阮啸仙的事迹。”王春梅说,纪念馆的建成吸引了各地党员干部和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瞻仰参观学习。
这是当地盘活红色资源的举措之一。多年来,下屯村在广东省审计厅的定点帮扶下,按照“啸仙故里红色下屯客家古村生态田园”的发展方向焕发了新活力,村道、水管、文体广场、啸仙小学修建完成,干净靓丽的村容村貌,让村民游客都竖起了大拇指,随着阮啸仙纪念大桥6月底建成通车,以及东源县党校迁建选址确定、“阮啸仙干部学院”的筹建启动,“爱国主义学习、干部廉政教育、机关企业培训、生态旅游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文旅综合发展体已现雏形。
义合镇镇长黄宇宁说,下一步,该镇将继续擦亮啸仙故里红色品牌,结合党史教育、研学培训、乡村振兴战略、滨江新城区的部署,依托东江国家湿地公园这一绿色品牌以及苏家围风景区这一古色品牌,努力打造集粤港澳大湾区干部党史教育示范基地、中小学生研学旅游基地、生态环境教育基地于一体的红色生态城。
本报记者 郑婷影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