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 汽车频道

乡风文明人心齐 产业兴旺奔小康 东源县叶潭镇半埔畲族村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跨越式进步

“以前村里村容村貌很差,垃圾成堆、杂草丛生,河道也没有砌石护坡。”东源县叶潭镇半埔畲族村(以下简称半埔村)村民蓝伟华面对记者的来访,这样说道。曾几何时,这个位于东源县叶潭镇西南、辖区面积16.5平方公里的村落,由于交通不便,产业基础薄弱,3966人的总人口中常住人口一度仅剩千余人。但近年来,半埔村牢牢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头等大事,不断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有效实现了民富村强,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村民在种韭菜。

传播优秀民族文化淳化乡风

“农村工作复杂琐碎,往往是‘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回忆起2008年刚上任时,半埔村党支部书记刘伟雄对记者说道,上任之初,尽管很想把各方面工作做好,但是人心不齐,一年四五十起的矛盾纠纷,让很多工作都难以开展。

在处理矛盾纠纷的过程中,刘伟雄也意识到了乡风文明对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因此,他把握住村民代表大会、村小组会议等契机,不断弘扬畲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法律知识,并动员党员、妇女组织采取“党建引领、网格治理”等方式,筑牢价值根基,促进民风、社风、作风的好转。到2020年,全村邻里矛盾降至4起,并做到了所有矛盾“不出村”,社风、民风、村风呈现出一派和谐的景象。

精准提升人居环境扮靓山村

心系百姓解难事的刘伟雄,不仅让他在村民中获得了威望和信任,也凝聚起了半埔村全民同心谋发展的动力源泉。走进半埔村映入眼帘的除了崭新的柏油村道,还有涂有畲族风格的红、青、蓝三种颜色美丽桥梁,村道两旁错落有致的韭菜盆景和绿色篱笆,以及各具特色的农房均一一显示着该村发展的喜人变化。

据了解,为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抢抓政策机遇,半埔村“两委”及驻村工作队坚持规划先行,聘请专业策划公司,制定规划,推动半埔村高质量发展。“目前,我们村已投入3万多元,完成了村标建设,三小组村口至半埔小学路段畲族特色文化和美化绿化等工程。”刘伟雄介绍,尤其是在“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中,村委以每亩30万元的价格将清拆的土地进行流转,让村民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红利,极大地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

推动产业振兴发展带富乡民

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才是真正能够让村民富起来,不断增强村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头等大事。“我们以前之所以村内矛盾纠纷多,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居民收入低,农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自然一针一线都会争。”刘伟雄说。

为了发展村内产业,刘伟雄找到了村里种植沙田柚的村民钟典妹。“我们虽然种植时间长,但是成本也很高,利润微薄,所以10余年一直没有扩大种植面积。”钟典妹说,为了说服自己扩大种植面积雇佣更多村民,刘伟雄三天两头找她聊天,帮助协调解决用地问题,争取政策支持。在刘伟雄的鼓励和帮助下,她一口气把种植面积从原先的近百亩扩大到了500多亩,果园的用工量也从原先的几人,扩大到了高峰时期的五六十人,仅2020年就向村民支付40余万元工资。

产业发展中,该村还因地制宜,除了大力发展沙田柚、柑桔、牛大力等产业外,还引进建设了120亩韭菜基地,通过入股,壮大村集体产业,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我们120亩韭菜基地,用工量大概是30-40人左右,工价是每人每天120元,只要不下雨,村民每天都有活干。”东源县绿玖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新平说,等今年秋收之后,该韭菜基地还将开启第二期建设,最终计划在该村发展起1200亩的种植规模,产值将超2000万。

“在产业发展的同时,我们村还计划利用畲族特色文化,建设100栋民宿,修缮下新屋的客家围屋古建筑。”对于未来,刘伟雄说,该村将结合少数民族村的文化特点,积极融入“全域旅游”发展热潮,以畲族民宿为主题,挖掘畲族传统文化,把半埔村打造成四季有花看、有水果吃,集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美丽乡村旅游示范村,带动农产品流通,持续增加村民收入,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跨越式进步,全力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 彭茂洋






上一篇:在“红色中华第一书”中感受“真理的味道”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