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县柳城镇上洞村外出乡贤返乡种植丹参 生态农业带动群众致富
初夏来临,不少作物也进入了收获时节。位于东源县柳城镇上洞村的一座山里,返乡创业者李有增看着漫山遍野的紫白色丹参花,心里终于有了一丝喜悦。这是因为,经过自己的努力,这一片丹参种植基地终于有所收成。基地的收成,也将带动上洞村的村民增收致富。
李有增正在挖掘丹参。
近日,记者跟随农户来到了位于柳城镇上洞村嶅山下爆石坑的丹参种植基地,随处可见盛开的紫白相间的丹参花。今年57岁的村民罗新英与其他工人一起,正在基地忙碌着采摘丹参。据她介绍,由于家中有老人小孩要照顾,为了增加家里收入,她应聘到基地工作,负责基地的采摘、松土和拔草等工作,日结工资150元。“距离家近,工资待遇也不错,这是我选择来这里工作的原因。”罗新英告诉记者。
据当地村民介绍,该村多年前就发现有不少的野生丹参,但是近年来,野生丹参已较为罕见。由于丹参对保护心血管有一定功效,当地外出乡贤李有增返乡后,发现山里有野生丹参资源,于是便筹划利用这片大山种植丹参,将这片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2016年,李有增承包了2600多亩山林地,大力开展丹参的种植,并为当地村民提供多个就业岗位,让大家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李有增告诉记者,由于丹参种植周期长,过去三年并没有真正获得收益,今年预计将是第一年大丰收,届时将为农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李有增还表示,按照目前丹参的市场价格,湿丹参一斤可以卖到300元左右,后期还可以通过风干、打粉以及泡酒等加工,经济价值更高。
目前,基地种植技术已经逐渐成熟。在基地附近,李有增还建起了两个生产车间,计划注册商标,并将对采摘的丹参进行烘干、包装。接下来,他还将借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通过扩大种植规模,吸引周边村民一起参与种植,用保价回收的方式,进一步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把丹参种植变成当地的特色产业,带动更多人投身到生态农业种植中去。
本报记者 吴奕镇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